Select Page

牛油果是近來火熱的「超級食物」,更有說只要把牛油果切片蘸上豉油芥末,味道便活脫脫成了三文魚刺身一般,但除出果肉滋味好營養高外,其果核近年更研發出可製成「牛油果核飲管」,為全球減塑出一分力。這個本來是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學學生蒙基亞(Scott Munguía)的專題研習題目,後來他成立企業Biofase,趕上走塑熱潮,矢志替代即棄膠製品。

大學專題研習變創業起點

一段把膠飲管從海龜鼻孔裏拔出來的短片,為全世界敲響了警鐘,說明人類自私的行為正影響着全球生態。短片揭開了我們不願目睹的絕望真相:原來我們平日在快餐店內一支小小飲管,最後會成為每年800萬噸倒入大海的塑膠大軍一員悍將;原來不知不覺間,全球每年生產了足足3.2億噸各式各樣的塑膠產品,當中,我們只用了約20分鐘的即棄膠飲管,足足需要100年才能在自然界中分解。

另一邊廂,墨西哥盛產牛油果,但美味背後,它是一個叫人頭痛不已的「壞小孩」。因為去牛油果核時稍一不慎,就會切傷自己,更被西方國家冠以「牛油果手」之惡名。面對這千百萬顆無法忽略的「壞小孩」,蒙基亞獨具慧眼,決意不讓他們落得最終遭到棄置的命運,他在2012年成立企業Biofase,主打銷售塑膠飲管的替代品──牛油果核飲管。

蒙基亞在大學時期的一份專題研習成為誘發一切的源頭。修讀化學工程(chemical engineering)的蒙基亞,敏銳地察覺到他課堂中了解到的生物塑料(bioplastic),可以成為對治理墨西哥濫用塑膠成風的一方良藥。

生物塑料是指來源自可再生物質的塑料,與自石油中提煉出來的傳統塑料相比,這種物質不但勝在原材料可再生,而且可以大幅縮短在自然環境中降解的時間。

蒙基亞靈機一觸想到:「為什麼有高達80%的生物塑料都來自有食用價值的食物(例如粟米),但對人體毫無用處的牛油果核,卻從無人問津呢?」沿此思路出發,蒙基亞在2011年成功從牛油果核分離出一種生物聚合物(biopolymer),作為牛油果核飲管的核心材料,令飲管最快能夠在240天內完全分解。

起家墨西哥 成就於歐美

Biofase從牛油果副產品加工廠,如牛油果醬廠、牛油果油廠中收集棄置的牛油果核,然後轉化為每年共300至400公噸的環保即棄餐具。據統計,墨西哥每年共棄置5000公噸即棄餐具,但對當地人而言,牛油果核飲管的價格仍略嫌偏高,因此Biofase大約80%的產品不是內銷,而是外銷往西班牙、英國、美國及一小部分中美洲國家在內共11個國家。雖然如此,蒙基亞對墨國的走塑未來仍然充滿希望:「我非但不認為(在墨發展)太慢,相反,因為現在愈來愈多人關注取代塑膠的替代方案,我倒相信我們正以飛速發展。」

今年擬進軍即棄餐具市場

自2012年始努力耕耘的蒙基亞,終於在歐美走塑浪潮中等到自己的春天。Biofase憑着只需8個月即可自然分解、價格具競爭力的王牌產品牛油果核飲管破浪乘風,得以大展拳腳。蒙基亞在一次訪問中感嘆:「感激世界正在熱切尋求塑膠替代品,Biofase才得以迅速成長。」

Biofase的出現恍如一聲驚雷,開展7年以來獲獎無數。2012年甫成立便旋即獲得西班牙Spin2012 Madrid頒發「由意念到實踐大獎」(Premio de la Idea a la Acción),並因此籌得一筆在墨國設廠的資金;其後又陸續在「桑坦德企業創新獎」(el Premio Santander a la Innovación Empresarial)、「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創新獎(35歲以下組別)」(Premio Innovadores Menores de 35 años MIT Technology Review),「2014年潔淨科技挑戰賽」(CleanTech Challenge 2014)等等比賽中摘下桂冠。即使獲得如此肯定,Biofase並未打算就此停下,他們未來將會以「繼續減低成本」及「擴展應用範圍」作為首要發展方針,在今年下半年打算進軍即棄杯碟市場,務求搶佔即棄餐具的陣地,讓環保企業也能分一杯羹。

作者為仁人學社特約專欄作家鄭鈺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