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Page

酒是一種世界語言,尤其啤酒,不論貧富都有捧場客。假如你覺得社企總有種「土氣」味道,蘇格蘭社企Brewgooder將會顛覆你的看法。在手工啤酒包裝「酷」、味道一流的背後,Brewgooder所有收入在扣除成本後,100%捐出以助非洲馬拉維興建食水設施,截至今年6月,已經成功資助74個水井項目,讓逾5萬人受惠。

Brewgooder其中一位創辦人、現年28歲的馬漢(Alan Mahon),自學生時代起就關注落後地區的發展,他在21歲時前往尼泊爾當義工,旅程去到尾聲,他因為飲了不潔的食水而生寄生蟲。「我一開始還以為自己是因為在加德滿都飲了平價威士忌而患病,後來才發現是水的問題。」他回國求醫後痊癒,但事件成為他日後建立社企的契機。

出色打造潮流品牌

根據2017年的世衞數據,全球四成人口、即21億人欠缺乾淨食水。針對這問題,馬漢最終跟社企界朋友在2016年3月22日「世界水日」創建Brewgooder,並成功以眾籌取得6萬英鎊起步,希望在提供一流的啤酒之餘,同時為100萬人提供潔淨食水。

僅僅兩年間,Brewgooder售出逾百萬罐啤酒,且成功爭取到在數百間超市上架;公司更不時為知名企業如Tesla、PwC等公司活動供應飲品;又不時在節日進行特別推廣,如最近因應聖誕節推出「Jingle Wells」活動,更講明收入用於修造非洲馬拉維的12個水井,顧客都十分支持。

這家年輕品牌深明單靠購買者的一份善心是不能持續經營的,產品質素、包裝、銷售渠道也十分重要。馬漢直言:「你絕對不希望任何人因為責任或內疚而買和飲用它。」他希望人們不單止覺得啤酒好喝,而且要覺得「酷」。

Brewgooder的宣傳及包裝尤為出色,口號「Drink Beer Give Water」簡單清晰,罐身以藍橙色的主調配以非洲掘水井項目的清新插畫;亮麗的網頁則以圖像為主,唯一動態的元素就是從水龍頭流出生生不息的水。整體形象十足一個潮流品牌,抹掉一般社企的「土氣」。

邀商界猛人助擴張

公司團隊不斷壯大,目前增至8人全職。2018年銷售額超過55萬英鎊(約544萬港元),比2017年增加逾一倍,為此Brewgooder計劃來年將服務對象擴展至加納地區。

這款「良心」啤酒在蘇格蘭已經獲得一定知名度,年紀輕輕的創辦人馬漢躊躇滿志,已在思考如何scale-up(擴張),他承認,一般社企都很少觸及擴張這個話題,但個人而言,由他當初訂立100萬人受惠對象開始,就已知道必須擴大公司規模。加上業務所有盈利都用於水井項目,令他更可理直氣壯地表明,Brewgooder業績、盈收能力愈大,就愈能投入更多資源幫助弱勢社群。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馬漢在11月請來兩位商界高層加入公司董事局,他們分別是曾出任機票格價網Skyscanner財務總監的科斯托分(Shane Corstorphine),以及蘇格蘭威士忌百年老店William Grant的全球供應鏈總監Patrick Hartless。馬漢表示,兩人的加盟是要鞭策公司上下改變思維,學習如何由start-up(初創企業)變做scale-up。

社企集資兩大挑戰

不過,要擴張必須先有資金,這對於股東沒分紅的Brewgooder來說,連在商界擅長「借東風」的科斯托分都認為極富挑戰,「從結構和財務角度來看,要擴大非盈利組織非常困難,你不能以任何正常公司慣用的方式籌集資金,難以發債。我們要如何顛覆這裏的傳統模式呢?」

另一大難關則是維持公眾的信任。馬漢相信,民眾對慈善組織透明度要求愈來愈高,尤其是在樂施會年內爆出連串醜聞之後,他直言這類機構未來要不增加透明度,要不就會死亡。

除了Brewgooder,全球還有不少社企加入啤酒市場分一杯羹,包括以賣剩麵包作為釀酒原料的Toast Ale、百分百由員工持有的New Belgium Brewing Company、每年公布12項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Beer The Change」的Brewery Vivant等,當中以環保、有機作賣點的公司數目尤多,惟Brewgooder的使命「Drink Beer Give Water」可謂最突出,相信有望在該界別內跑得更前更遠。

作者為仁人學社特約專欄作家

karywong512@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