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社會急劇轉變的年代,年輕人普遍對現狀倍感壓力,對於未來更是感到憂慮不安。日本的年輕人對未來充滿了更多的疑惑和恐懼,該國已經邁入超高齡社會(即65歲人口佔全國人口比例已超過20%),有研究指出到2040年,全國有896個自治體(市、區、町、村等各級地方政府)會因人口減少而面臨消失。另一方面,由於出生率下降,壯年勞動人口連年減少,未來政府課稅只會愈來愈重;年輕人無論怎麼努力工作,大半收入都會被徵收為老年社會福利金。
日本在發達國家中有極高的青年自殺率,許多人感到日本對年輕人來說是一個沒有前途的社會。到底該如何化解這個死胡同呢?
學生開設社企人才培訓
宮城治男1972年在四國德島縣出生,1993年,他在東京早稻田大學進修時,利用學校有限的資源,聚集一群對創業有興趣的大學生,成立了「學生創業家聯絡會議」,邀請著名的創業家、學者和政治家來分享經驗,3年內舉行了200多場講座。在1997年,他首創了一個為期6個月的「創業家實習計劃」;在1998年舉辦以培育關注食品、農業和環境議題的「CAFE有機實習計劃」;在1999年成立關西事務局,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全國性組織。
在2000年,宮城把該學生組織註冊成為非牟利機構,名為Entrepreneurial Training for Innovative Communities(社會創新創業培訓中心,簡稱為ETIC),並出任行政總裁一職。ETIC的創立宗旨為「培育及協助創業型領導者,在社會的各領域中締造新的價值,為了社會的革新而貢獻。」ETIC致力於培養未來的企業領袖,透過培訓與輔導,鼓勵青年人了解社會問題,進而採取解決行動,讓更多青年人發揮力量振興社會,促進社會革新。
發揮官商學的協同效應
ETIC的合作夥伴主要為企業、政府及大學。至今已有近1000間大學和企業參與合作,令ETIC成為日本社會創新的指標性組織。
ETIC主辦的培訓項目分3大類。一是「年輕社創者培育計劃」,為年輕人配對企業家、專業人士為導師,在營運策略、市場調查和財務方面提供輔導。ETIC也協助創業者獲取融資和提供企業成長支援。每年平均有50名學員,現已培育了350名社企創業者。
二為「創業實習計劃」。ETIC提供了一個企業與初創企業之間的交流平台,幫助後者尋找創業資源的方式,讓創業的點子發展成可操作的企業。學員的實習時間最少為6個月。在實習過程中,實習生被稱為「期間限定的正式員工」,如同正式員工般可向公司提出計劃意見,並對計劃負責,藉此了解企業的實際運作。多年下來,實習生人數達2800名。
三為為期一年的「創新者發展計劃」。讓學員與著名的社企家共同工作, 藉此培育未來領袖。每年約有30名學員參加此計劃。
ETIC與大學之間的合作,主要為兩大模式:一是由學校本身主導創新和創業課程設計,邀請ETIC教授部分課程。另一方式是把ETIC的實習計劃納入為學校的學分課程之一。合作的大學包括橫濱大學、早稻田大學和東京大學等。為了不斷提升創新和創業課程的設計和內容, ETIC也與高知大學、慶應義塾大學的政策和媒體研究所合作,研討創新、創業的實踐教育,藉此改善其教育課程。
種種社會變遷的壓力,讓日本政府不得不正視社會創新的趨勢,從九十年代末開始強調社會企業的重要性,並希望促進一般企業、政府部門與社會企業的共同合作。ETIC也因此獲得政府的青睞和合作,承辦政府委託的各項教育事務,其中包括內閣府的東北創業計劃、經濟產業省的社區實習計劃。ETIC也和市政府合作,其中包括承辦「橫濱變革者計劃」,讓年輕人接觸該地區的資深企業家,進一步協助他們成立解決橫濱地區性問題的社會企業。
發動創業者參與災後重建
2011年,日本慘遭311地震及海嘯的蹂躪,四處哀鴻遍野,受災地方人囗急劇下降,政府更倚重以社會企業為主的災後重建活動。內閣府撥批10億日圓經費予ETIC,作為培育東北地區的社會創業家之用,希望東北地區也能在ETIC的協助下,發展出有功效的創業生態環境。
ETIC即時成立「災後領袖發展計劃」,召集年輕的創業者及企業精英到受災最嚴重的東北地區,利用他們的專業及創新能力,參與協助重建計劃。參與者在當區逗留3至12個月的時間,從事協助臨時收容所的運作、重建交通系統等工作,使災區的公司能夠重新恢復營運。這些珍貴的經驗令參加者學會如何重建社區,重新檢視什麼是最珍貴的資源和重組社會價值。
災後計劃的重點項目為為期4年的「助手計劃」(Fellowship Program),現時約有220名年輕人參加,彌補災區嚴重的人才流失問題。該計劃配對年輕人作為重建企業家的助手,支援當地120個項目,協助社區人士自力更新。其中有一夜之間喪失所有加油站的企業家,決定開發新能源,由ETIC配對一名助手給他研發木材發電。年輕助手們還協助一項名為「東北開墾」的項目,透過雜誌發放社區資訊,推廣及支援東北農業重新發展。參與此計劃的年輕助手已積極投入營運管理、業務開發、行銷等職能。ETIC的目標是吸引更多人才加入東北地區的重建,創造一個良性循環的創業生態環境,讓他們實踐社會創業精神,肩負社會責任,成為開拓新時代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