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Page

社會急速發展,科技與互聯網的應用,翻天覆地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模式。世界經濟論壇最近發表的2016年報告更指出,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生物科技、3D打印、自動駕駛汽車等等的發展,將會為世界帶來「第四次工業革命」。

這場新的工業革命,為生活帶來便利,推進社會發展的同時,也會令社會對人才的定義有所改變。

「第四次工業革命」將會令不少工作自動化,企業將大規模精簡人手,全球已開發國家會失去現有的710萬個工作機會。而在科技、專業服務及媒體等領域,將創造210萬個全新的工作機會。目前就讀小學的兒童,未來從事的工作,有65%目前還未出現。而對人才能力的需求,在2020年首10個必須具備的將會是解決複雜問題、批判思考、創新、人事管理、與人合作、情緒智商、判斷與決策、服務導向、談判及認知變通的能力。

當創新成為社會大趨勢,正如Google執行董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他的《Google模式》一書中所言,未來需要的是「智慧的創造者」(Smart Creatives)。他們需要具備國際視野,與不同地域、文化的人跨地合作和溝通的能力、多元才能,並勇於創新。

成就未來的教育

教育,是要讓每個人能發揮天賦、培養專長與興趣,成就人生。面對社會的急速轉型,對年輕一代的培育,讓教育與他們的生涯規劃連結,把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推陳出新,準備他們面對不確定的未來,顯得尤其重要。

在美國,馬邁克(Mike Marriner)為回應以上需要,便創辦了未來之路(Roadtrip Nation),讓年輕人找到自己的價值與熱誠,讓他們了解眾多事業與出路的選擇,積極裝備自己,開創自己未來的道路。

美國的教育一直在回應社會需求而進行改革。然而,大部分學生仍在預設的範圍與教學內容中學習,以爭取好成績、考試升學為中心。他們很少有機會反思所學到的與他們人生願景的關係,未能掌握開創自己未來道路的能力。

每年,美國全國只有70%的高中生能順利準時畢業,120萬學生輟學。不少學生感到學校學習生活沉悶,看不到所學與真實社會需要的關係,學習動機低落。

即使是能躋身大學、順利畢業的邁克,也對自己的前路充滿困惑。他受到當醫生的祖父影響,在大學選修生物系,矢志要考入醫學院,從事有意義的工作。然而,正如其他很多迷失的大學生一樣,優秀履歷並未能為他帶來信心與清晰人生方向。面對茫茫前路,他曾經嘗試在大學尋找職業輔導,完成職業性格測試,但結果亦沒有讓他更明白自己想在生命中做什麼。於是,他和另外兩位朋友決定駕着露營車上路,沿途訪問不同的人,從那些以他們熱愛的工作為事業的人身上學習。在3個月的旅程中,他們訪問了85位看來不同背景的人士,包括《國家地理雜誌》的行政總裁,也有賣龍蝦的漁夫,了解他們走過什麼歷程、怎樣準備自己、計劃生涯,讓自己做感到熱誠與興趣的職業。

後來,《福布斯雜誌》報道了邁克與朋友在路上的故事,吸引了出版商將他們的所見所聞結集成書,也吸引了各大傳媒如NBC報道了他們的經歷。3人因此有機會巡迴全國宣傳他們的新書,過程中深深了解到,學生們並不只是想透過閱讀故事而找到方向,他們必須親身體驗,自己踏出去,與來自各行各業的人接觸,才能真正得到啟發,轉化生命。

於是,邁克與朋友決定成立「未來之路」,並與電視台合作,製作特輯,招募有志尋找生命方向的年輕人,走在路上,訪問他們有興趣行業的代表。每隊年輕人會到不同地方訪問30位行業代表。除了在電視上廣播,也剪輯成以職業出路分類的網上資料庫。過去12年,共播出了100集訪問,累積了超過3500段訪談記錄,讓年輕人有機會深入認識各個傳統與新興的行業與職位。

成立網上資料庫

「未來之路」深感生涯規劃是培育年輕人的重要元素,心繫遍布美國每個角落的年輕人,希望能廣泛地將學習機會帶給他們。因此,他們作出了很多嘗試,與不同機構建立合作夥伴關係,發展出各類型教育服務,也開創了多個不同的收入來源,支持「未來之路」的持續發展,以回應社會對人才與職位的變化與需求。

首先,他們將訪談記錄分職業類別及興趣放到網上平台,並不斷更新他們的資料庫。學校可訂閱網上資料庫,開放給學生使用。由於訪談均是由學生構思與主持,非常切合年輕人的想法與需要,因此能成功吸引學生的學習,增加他們的學習動機。在2014年,全國已有4200間學校訂閱網上資料庫,連同其他教育平台的支持,超過400萬學生可透過「未來之路」的訪談記錄了解各行各業的特色與動向,並從成功人士身上學習到踏入該行業及在職業生涯發展上所必須具備的學歷、技巧、培訓、規劃等,讓學生面對未來有更清晰的方向。

「未來之路」也與不同辦學團體合作,為眾多學校設計豐富的課程,分為3大主題、12個部分。學校可購買課程,由老師任教,配合網上資料庫、互動體驗、小組合作項目等,並鼓勵學生到社區接觸不同行業的領袖,一步步帶領學生發掘自己的熱誠與興趣,了解行業所需的才能,並規劃好如何裝備自己、達到生涯目標的計劃。在短短4年內,已成功啟發了超過10萬名學生。他們亦得到蓋茨基金會的支持,發展出一套新課程,讓年輕人不必透過學校,按個人興趣及意願,也可經歷「未來之路」的生涯體驗歷程。

因計劃迅速發展,他們亦與不同研究機構合作,以研究課程及未來之路訪談經歷,帶給學生的得着。結果發現,參加「未來之路」計劃的輟學學生,大大提升了他們的自信心與溝通技巧,並重新相信學校所學能為他們未來鋪路。雖然「未來之路」從來沒有強調學生成績的重要,但學生參加計劃後,均表現得更主動積極學習,成績進步的速度,遠超過沒有參加計劃的學生。

「未來之路」成效顯著,正與史丹福大學教育學院合作,研究並設計一套完整而有系統的生涯規劃策略,更廣泛及應用到學校教育之中。邁克亦於2014年獲全球最大的社會企業家組織愛創家(Ashoka)選為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