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Page

過去一星期,其中一則最引人注目的新聞,莫過於Facebook 創辦人朱克伯格 (Mark Zuckerberg)與太太宣布女兒誕生的喜訊,並決定捐出兩人擁有的99%Facebook股權,為下一代改善生活。【註】

朱克伯格夫婦首要關注的重點,是激發人類潛能及促進平等,並把工作聚焦於推動個人化學習、疾病治療、連結人群以及創建強大社區幾方面,兩人表現出對未來社會所需的前瞻性思維及勇於承擔的態度。

Big Picture Learning提倡以個人化學習為重要理念,打破學校和職場的界限,讓學生在真實世界中學習。

要解決社會問題,需要長遠的投資與努力,也需要廣集各方人才的智慧、資源與力量,敢於迎接挑戰,並謙遜地嘗試、改進,才能共建未來理想的世界。

兩人早於2009年成立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曾推動不少教育上的新嘗試,包括成立Startup: Education,希望以創業的精神與方式來支持教育創新;又積極與各界建立合作夥伴關係、着力於改善美國公立學校師資與教學、投資在適合二十一世紀教育的新型學校、把科技引進教室以帶動個人化學習等等。

個人化學習必成趨勢

在朱克伯格給女兒的信中,重點提到個人化學習將是未來教育的趨勢。傳統教學中,不論學生的興趣或需要,大家都是在班房中以同一步伐學習同樣的知識。未來,在科技及大數據的發展下,無論何時何地,學生也能透過互聯網學習,並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因應自己的興趣與能力訂立目標,迅速掌握到在現今學校還未能提供的新知識。

美國史丹福大學d.school 也洞悉個人化學習的重要性,於2013年構思出「Stanford 2025」的項目,提出Open-loop University (開放大學)、Paced Education (自我調適的教育)、Axis Flip (翻轉學習)及Purpose Learning(目標導向學習)4項概念。

他們提出,大學本科教育可擺脫既有的4年制專科學習模式,以學生不同年齡及階段的學習需要為中心。學生在人生中的任何6年時間,不論是18歲還是80歲,也可回到學校,按需要選擇合適的課程。由於沒有年齡限制,所以也沒有年級(Grade)的分別,取而代之的是3個學習階段,包括Calibrate(調整)、Elevate(提升)、Activate(激發)。學生成績不再以選修學科的分數來衡量,成績單上列出的,是學生於工作及學習中實際能發揮及應用到的知識、技能與專長。

計劃期望,學生能夠自主學習,按着個人的目標自行選取合適的課程,決定每個階段的學習內容與深度。年輕大學生可隨時走出校門到社會中實踐並檢視他們所學的知識,處於職涯中的人也可按事業發展所需隨時回到校園上課。校園不再是唯一的學習場所,實習與工作的地方、社區、網絡等也是有效的學習空間。 由於沒有既定的畢業時間,也就沒有了舊生成為校友(Alumni)的傳統。所有學生不論年紀也是學友(Populi),隨時連結分享、互相啟發,並能實踐終生學習。

承接設計學院對於未來教育的想像,史丹福大學亦宣布,從2016年開始,將考慮逐步轉變取錄方式、校園運作、課程設計等,率先帶領教育上的革新。

人人也負教育責任

關於對未來教育的創新想像,早於1995年美國兩位傑出教育家丹尼士(Dennis Littky)及伊利特(Elliot Washor)創辦的Big Picture Learning,亦是提倡以個人化學習為重要理念,打破學校和職場的界限,讓學生在真實世界中學習。

丹尼士與伊利特兩人均為資深的教育工作者,擁有超過30年擔任校長及老師的經驗,屢獲國內外的創新教育獎項,成就備受肯定。他們相信 「Education is Everyone’s Business」,與教育工作者、慈善家、政府官員等緊密合作,把Big Picture Learning的創新模式,帶去地區學校與公立學校之中。

學校的最大特色,是連結教師、家長、職場導師 (Mentor)和整個社區,讓每個人也負起教育下一代的角色與責任,共同發展出既能回應現實需要,同時有助學生發展興趣與規劃生涯的教育模式。

學校以三大原則為基礎,包括學習必須從學生的興趣及需要出發、課程必須能回應學生於現實中生活與工作的需要、以學生的學習與工作的表現為量度他們成長與能力的依據,不單以成績作考量。

於學校內,每15個學生會組成一學習小組 (Advisory),支持大家的學習。每個學習小組也有一位老師擔任他們的顧問(Advisor),與小組學生緊密連繫。顧問會時常與學生深入交流,發掘他們的興趣與專長,制定個人化的學習計劃。每個學生也可按不同領域的興趣,完成「實習學習」計劃。實習地方的種類廣泛,包括律師樓、大會堂、設計公司,甚至滑板專門店等。學生每星期最少花兩天時間到社區實習,由實習機構的代表擔任導師(Mentor),為學生提供指導,確保他們能學以致用。家長也須積極參與整個教育過程,協助訂定學生的學習計劃,並支持學校社群的建立與發展。

社區實習學以致用

在這樣的設計下,學生能按個人興趣主導並設計屬於自己的學習,又能得到各方的支持,大大提升他們的學習動機,亦讓學習緊貼他們生涯發展的需要。

學校每季定時舉行展覽,讓學生向顧問、同學、 家長、導師及社區人士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學生的學習成效,是以學習筆紀、每周進度會議、展覽成果及每年的學習總結為依據,並按學生未來有機會發展的事業方向,為他們預測所需要取得的資歷、知識與技能,讓他們早一步作好準備,為學習作出更妥善的計劃。

美國全國只有66%高中學生能完成課程畢業,但Big Picture Learning結合個人化學習及職涯實習的教育方式,成效顯著。所有學生均能發掘到自己的熱情及專長,92%的學生能順利畢業,74%畢業生透過實習時建立的人際網絡,成功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

Big Picture Learning於2000年至2010年獲The 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投資,將學校拓展至全國及海外。現在,全球已有超過130間Big Picture Learning 學校,遍布美國、加拿大、澳洲、荷蘭及以色列。

【註】:文章日期為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