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對宜家家居絕不陌生,我們家中或多或少有幾件宜家的家具,甚至滿屋宜家傢俬的,也絕不罕見。周末一家老少去逛宜家,吃個十元雪糕熱狗,喝杯免費添飲的有機咖啡,也是城中周末的便宜好節目。
宜家過去幾十年在全球快速增長,主要有賴其簡約的北歐家品設計,性價比高,一般人不用花大錢請專業設計師,也可以把小房子裝扮得時髦別致,入型入格。不論是書櫃、衣櫃或廚櫃,都豐儉由人,只要花點心思,參考產品目錄的設計去布置家居,出來的效果都不會太差。宜家的市場策略也是高班,每一間零售實體店都是Mega store,布滿讓人目不暇給的陳列設計。除了賣家具,還有北歐風情的餐廳、快餐小食部、兒童遊戲室等不同附件,讓整個宜家的購物經驗別具一格,無論你是搬新屋要搜尋一屋的家俬,還是來買套煮飯仔玩具,都能待上一整天,樂而忘返。
節省成本回饋顧客
宜家成功的關鍵,除了是企業在優質產品、控制成本、營運細節等各方面表現出色之外,其對永續發展的企業方針也為機構帶來市場優勢。
宜家透過產品生命周期的每一個部分,從設計、採購、包裝、運輸、安裝到回收,來證明永續、價格和效率實際上是相輔相成的。把永續融入產品不一定要提高成本,例如他們用評分卡來重新設計一盞名為Vidja的燈。產品本來包含33個元素,最後經過分析後拿走24個,產品的重量因而減半;把全棉改為混合人造棉,產品的價錢也因此減少三分一;產品用扁平包裝,體積和重量都減低,每次能運送更多產品,每年因此節省40%的燃油費。
經典產品Ektorp沙發也是另一個好例子:設計師把一套體積龐大的沙發扁平包裝,從顧客經驗來說,可能有點負面,因為客人需要花多15分鐘去安裝沙發。但因為這樣能節省運輸成本和燃料,顧客最後能以更低的價格去享受質素一樣的沙發,實際上是雙贏。宜家賣的電磁爐,除了能高速煮食,也為顧客節省煤氣費。現在所有系列的燈都已經是LED,而且新設計的燈會用最少的燈泡,為顧客節省能源開支。這些例子都證明了永續、高效和價格三者是互相緊扣的,亦不一定要在三者中作出取捨。
採購方面,宜家於2000年制訂了一套名為IWAY的供應商守則,即供應商要遵守社會、安全、環境等各方面的指引,目的是確保供應商有跟隨其地區的法律規限。今天這套守則已經完全融入了公司的採購模式,每年宜家有60位審計員為這些供應商進行審查。
永續融入品牌
宜家在全球47個國家已有381間零售店。2015年度純利為37億美元,營業額為332億美元,其中29%的銷售增長都是來自可持續的產品。永續概念在一些國際大企業,包括宜家,已經變成了優先的考慮元素,它們知道永續不會把利潤拉低,相反地,還能為企業帶來長遠的優勢。永續已經不再是「good to have」,而是必須融入在核心業務裏面。
企業巨人因為不持續創新而倒下的案例屢見不鮮。宜家的高管認知到永續對於品牌長遠發展的重要性,以及新生代消費者對這個觀念的重視,決意要把永續融入產品和品牌。宜家更自2011年起開設了首席永續官(Chief Sustainability Officer)的職位,高度重視永續發展,從此永續在管理層有代表,而不是一般企業的CSR。永續部門的目標是製造「純利」(net positive),即整個業務扣除了財政成本、社會和環境成本後,會為整個地球帶來正面的效益。透過節約能源和水,減低和回收廢物,為人類帶來可持續的家居生活,而且是可負擔和容易達到的。
回收和再生能源成焦點
宜家另一個發展焦點,是投資再生能源──只有能源獨立,才能提高整個營運系統和供應鏈的效率,讓永續生活平民化,同時維持產品的質素。企業去年承諾投資10億歐羅來發展再生能源,和協助落後地區處理氣候變化為社區帶來的影響。它更承諾到2020年,會採用100%潔淨能源來發電。它們已於6個國家擁有300個風力能源場,同時亦於全球宜家的建築物上,安裝了超過70萬塊太陽能板。過去兩年,它們嘗試把潔淨能源平民化,在英國的宜家出售家用的太陽能板。上年更決定投資 4000萬美元興建位於美國印第安納州的永續零售店,並認為長遠會回本。
回收重用的議題也是永續發展不能忽視的。在設計上,宜家用回收廢物造茶几和餐桌的腳;在丹麥的店,顧客能把舊的宜家傢俬回收而賺取積分,而回收的物品會以回收價重新賣出去。奇怪的是,當這個回收項目開始後,店舖的銷售額居然不跌反升,因為資源得以重新分配。
未來,宜家展望能發展新興的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的商業模式,即透過設計來產生零廢物無污染的工業經濟。這跟共享經濟一樣,已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2030年將會有共50億消費人口,比今天多出30億,而其中20億會是中產,地球面對着嚴峻的資源問題。在發達國家,人們對家具的需求開始飽和,增長放緩是必定會發生的事,但全球還有很多人家徒四壁,很多人連基本的桌子和椅子都沒有,全球性的業務還是個大商機。推廣永續發展,實現無碳增長,不一定是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