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強博士,一個擁有超過25年金融服務經驗的商界精英,曾擔任瑞士信貸資產管理亞洲地區業務總經理及駿利英達資產管理集團亞太地區總裁,以及出任東亞合資公司東亞聯豐投資管理行政總裁及董事局成員。
他於2011年自行成立大同投資管理集團,做老闆之餘,也有更多時間嘗試新事物。雖然專精於金融服務管理及金融工具設計,但這次他設計的,是截然不同的「三方合作」模式。
在一次偶然機會下,他遇到了舊同學,得悉對方與妻子希望延續創業心願。為支持老友,林家強出資和他們共同創辦了社企愛火花(iFlorist),由殘疾人士製作和在網上銷售花藝產品。除了介紹生意及分享商業經驗外,他更把股份轉贈,讓愛火花成為純粹由殘疾人士經營的社企。
接線工作帶回香港
這次經歷除了讓林家強肯定殘疾人士的潛能外,也反思香港殘疾人士的就業問題。香港的失業率是3.3%(編者按:最近微升至3.4%),接近自然失業率,但目前香港18歲至65歲的殘疾人士中,有18萬人為貧窮人士,當中六成有工作能力,失業率卻高達七成。這讓林家強思考商界的朋友是否可以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給殘疾人士,協助解決社會問題。
2013年10月,他在社企活動上認識了香港寬頻(01310)的負責人,得知對方的電話查詢服務「1083」已轉由旗下廣州電話中心負責。林家強靈機一觸,和對方商討是否可以把部分接線工作帶回香港,並聘用殘疾人士提供服務。對香港寬頻而言,香港的接線生明白香港的用語,能提供更親切的服務,只是成本也是重要的考慮因素。不過,集團一直有意為社會責任盡一分力,也願意嘗試在營運中解決社會問題。雙方很快達成共識,「1083」電話查閱服務中心(iEnterprise Call Centre)從商討到開業只需三個月。集團願意嘗試六個月,把部分接線工作外判給大同企業(iEnterprise),並借出電腦設備及提供培訓服務。在接到外判合約的同時,林家強也聯繫了慈善機構香港復康力量,租用該會的辦公室,減省了設計及裝修無障礙辦公室的費用。香港復康力量曾為殘疾人士提供接線生培訓,並擁有接線生的培訓器材,所以除了能善用資源外,也能更有效招聘合適人才,社工也可以在員工的情緒及個人成長問題上提供輔導支援。
獎金制度提高自信
「三方合作」模式就這樣自然形成了,即是指商界、社企及慈善機構的三方合作,共同解決社會問題,在過程中實現三方共贏。社企負責經營管理,成為此合作平台的催化劑,在確保商業效益,保證可持續發展之餘,又能善用各方的閒置資源,令到三方的社會使命一致,擴大社會效益。
「三方合作」模式的好處,是有效降低了初創時期的風險,特別是前期投入資金。而外判合約也保證了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有穩定收入,營銷業績不確定性的風險大幅降低,也不用煩惱如何宣傳為生意奔波。另一方面,由於善用閒置資源,前期的固定資產投入很少,更高比例的資金能投入在薪金上,相比傳統企業的30%至50%,iEnterprise在這方面的比例高達80%,意味着除了工作機會,公司可以提供更具尊嚴及獎勵性的工資結構。
為了提高同事的積極性,林家強設立了獎勵機制,接線數量愈多會有額外獎金。在商業上,這方式非常普遍,但他的目的除了增加員工的收入外,更重要是提高員工的自信,讓他們能在進步的過程中肯定自己。而平衡壓力的方式,是透過轉換工作,例如做問卷調查減低「追數」的壓力。因為能力高的同事接更多電話,剛入職或能力較低的同事則有時間學習,同時不影響整體的服務水準及收入,變相提供了更寬鬆的環境給同事成長。經過兩年多的艱苦經營, iEnterprise 孕育出一班互相關懐及齊心合力的同事及管理團隊,年資超過兩年的員工大有人在。
低風險高社會回報
林家強前期投入了4萬元,原本預期1年才可以回本, 結果3個月就達到了收支平衡,6個月開始賺錢,投資回報率達15%(年利率),讓他喜出望外。iEnterprise 現時有17名員工,第一年收入超過50萬元,每年創造約40萬員工薪酬,亦即1元的投入創造了每年約10元的薪酬,社會回報率非常驚人。高水準的服務質素也讓香港寬頻的電話查閱服務中心,榮獲2014年的「最佳企業社會責任客戶中心」金獎。「三方合作」模式也啟發了香港寬頻作更多新嘗試,例如把員工餐廳交由社企經營,為弱勢社群提供就業機會。
在未來,林家強希望出現更多「三方合作」模式,解決更多社會問題。他形容,香港人很懂得計算,但如果計算的不只是金錢,而是價值,很多問題都可獲紓緩甚至解決。iEnterprise嘗試為更多不同類型的殘疾人士提供就業機會,並希望接洽更多客戶服務合約,提供就業機會。另外,林家強參與成立了另一家社企,聘用邊緣青年為本地遊戲商提供遊戲測試工作,同樣嘗試以三方合作模式幫助他們融入社會。
iEnterprise展現了社企如何和商界合作,透過善用商界的資源,建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而商界在承擔社會責任之餘,也能改善營運效率,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這猶如英國社創專家Geoff Mulgan的比喻,有規模的商業機構和資深商界精英就好像「大樹」,有扎實的根基、資源充沛,而社會創新人士就好像「蜜蜂」,活潑機靈、充滿創意和幹勁。只要兩者合作互動,便可發揮更強大、深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