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社創群英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如何捍衞攝影師權益?
做生意最怕無人識,高質、有效、精準的行銷策略變得十分重要。但廣告、視覺設計和攝影公司門庭若市,要在芸芸眾生獨當一面,少不了要想出奇制勝的方法。有時一張富感染力的照片,勝過千言萬語。 Stocksy United為一間加拿大的初創公司,現有20多名員工,主要出售照片給較大型的代理商和科技公司。公司於2012年成立,採用眾包(crowdsource)的形式,向客戶提供大量無水印、免版稅及高品質的視覺藏品,包括︰相片和視頻,協助客戶完成高質量的策展工作,不再永無休止地花時間搜尋藏品。廣告 拒絕壓價成行業常態 行政總裁Michael...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衞報》數碼轉型成功 共益企業影響世界
英國老牌媒體《衞報》今年為傳媒數碼轉型及社會創新界帶來兩個重磅好消息:衞報傳媒集團(Guardian Media Group)宣布多年來首次轉虧為盈,更成為全球首家主流媒體獲共益企業認證!同時,集團高調宣稱於2030年達至零碳排放的環保目標,而且將集結旗下全球記者的力量,給予環保報道一個至關重要的位置。《衞報》內部記者指引把全球暖化變成「氣候危機」(climate crisis),措詞由溫和中性變得更具緊迫性,更貼接事實。 廿年創新 重數碼轉型...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從《社創群英》到夢創成真
《社創群英》專欄已經歷了7個年頭。以每周一篇計算,已介紹了350多位世界各地的社創先驅。他們在不同崗位上默默耕耘,為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而努力。 我們寫這個專欄的初心是什麼? 7年前,仁人學社剛成立,使命是培育新一代的社會創業者。我們通過各種創新形式的培訓課程及計劃,栽培及支持不同背景及領域的社會創業者,當時已強烈感覺到「生命影響生命」的關鍵作用,因此開創了這個專欄,持久地推介世界各地的社創群英,以活生生的真人真事來感染有志從事社會創新業的新一代。 7年轉眼過去,我懷着感恩的心情與大家分享一下所得到的成績。...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對準千禧世代 手機革新推動扶貧
現代人習慣以各種高科技產品填滿時間,被動地接收熒幕上的資訊,與社會及人群日漸疏離。非牟利機構Global Poverty Project(GPP)深明大眾心理,在2012年推出針對網絡世代的計劃Global Citizen,包括以社會行動賺取積分的手機應用程式,以及獎品之一、引起年輕人熱話的音樂節,更透過破天荒的公關宣傳,與歌手、演員,甚至國家元首合作,建立全球民眾攜手參與的社會運動。在創新的包裝下,組織堅守成立宗旨,致力協助達成聯合國17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居於首位的──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貧困。...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創新運動程式 汗水轉化善款
運動的好處毋庸置疑,但都市人總是欠缺動力。如何結合運動、慈善和利益,讓跑步變成一件更「有型」及有意義的事?Gene Gurkoff是馬拉松愛好者,面對朋友和家人愈來愈冷淡的籌款意欲,Gene靈機一動,創辦了手機應用程式Charity Miles,結合籌款者、受助機構及廣告商,建立一個跑步慈善社群,把汗水轉化成善款。 Charity...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Shall We Talk?對話改變一生
「如果心聲真有療效,誰怕暴露更多?」對話,是近來時下熱門字眼,但如何發揮對話成效,影響力又如何?美國廣播電台主播Dave Isay為一場對話改變一生,繼而成立StoryCorps,紀錄千千萬萬個對話。 二十二歲的廣播電台主播Dave Isay發現自己世界一夜改變,Dave在一次聊天中,發現他的父親是一個同性戀者,Dave與父親關係非常好,這次聊天讓他難以接受,幾近崩潰,及後父親告訴他有關在1969年發生的一場同性戀平權運動「石牆運動」,並說如何鼓舞現代同性戀權利。 發現父為同性戀帶來啟發...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星Enabling Village打造障健共融社區
身為「正常」人,我們總過於意識到我們自身的「正常」,從而把所有與我們有異的都打造為「不正常」,卻沒有可能想過這是別人的「日常」。殘疾人士正是最經常被我們忽視的一群,但如何讓社區對他們來說與我們一樣方便,新加坡就成立了SG Enable,更建立了Enabling Village,真真切切地打造共融社區。...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科技喚醒意識 隨身檢測空氣污染
自從英國18世紀的工業革命開始,全球經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長。但經濟增長背後所產生的禍害卻一直備受忽視。麻省理工學院環境經濟學的研究助理Romain Lacombe,察覺到正當很多國家嘗試進行工業化的時候,它們的空氣質素卻日益惡化。於是,他決定利用科技對抗空氣污染排放物,創立可攜帶的空氣監測機Flow,讓大家更意識到身旁的污染問題。 Romain...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印醫療創新 對症下科技
醫病,要對症下藥,才可以救病人的性命。那如果要解決的不是簡單的一個病症,而是不同醫療問題,要用什麼來對付?若然醫療問題排山倒海,而人民又缺乏衞生意識及知識,再加上資源不足,就令問題雪上加霜。Embryyo是位於印度浦那一家發明醫療設備的創新公司,志在透過發現醫護過程中需要彌補的缺口,或引起苦惱及麻煩的「痛點」,從而發掘病人或醫護人員未被滿足的潛在醫療需要。然後,定下解決特定問題為目標,研發能滿足需要的醫療設備,最後製造原型並進行測試。 創辦人之一Nish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