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社創群英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再造棄置肥皂 拯救柬國貧民
雖然肥皂在一般城市人眼中,看似是廉價且是唾手可得的清潔用品,可是對於發展中國家的人民卻是一種奢侈品。在柬埔寨許多農村地區,很多人一天只掙到1.5美元,連三餐都未能溫飽,更莫說處理衞生問題,結果有很多人只能用灰燼或土壤擦皮膚,因而會導致一系列的疾病,包括寄生蟲、肺部感染、傷寒和腹瀉。有見及此,美國人薩米爾.拉卡尼(Samir Lakhani)決心幫助柬埔寨的村民重拾健康和尊嚴。...
數據力量遏賄風
在印度,不論是接駁水源、考取駕駛執照、申請死亡證、結婚證書,甚至要見自己的新生孩子都要付賄款,貪污和賄賂竟成為「生活日常」,嚴重影響民生。拉梅士.拉馬那打(Ramesh Ramanatha)和斯華蒂.拉馬那打(Swati Ramanatha)夫婦本來旅居美國,重回印度的時候,再次對當地的賄風感到沮喪,於是建立了非牟利組織「人民毅力」(Janaagraha)來監察政府,並於2010年建立網站「I Paid a Bribe」(下簡稱IPAB),決心透過網站和群組力量去對抗貪污。 拉梅士是耶魯大學MBA畢業,...
自組電腦 人人皆工程師
在手機電腦不離身的年代,一旦出門忘了帶手機,一天不上網不發訊息,總會覺得渾身不自在。我們的生活完全依賴科技,但科技背後,對於大部分人而言仍是神秘黑洞;我們享受無限方便的同時,某程度上我們也被科技牽着走,英國的阿歷士.卡蘭(Alex Klein)驚覺這個科技和消費者之間的空隙,於是創辦Kano,讓小朋友自己組裝電腦,讓人人皆可成為電腦工程師。 英國出生的阿歷士,9歲隨家人移民西雅圖,從小就是個文藝型小孩,直至10歲看到電影The...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城市養蜂場回應大自然
人類和蜜蜂的關係息息相關,連愛因斯坦也說過:「如果蜜蜂從地球表面消失,那麼人類就會只剩下4年的生命。」近年蜜蜂在歐美部分地區成群結隊地死去,牠們的生存愈來愈依賴於「養蜂人」──這是一個受到老齡化勞動力威脅的職業。為了令蜜蜂可以繼續繁衍下去,英國人奧利弗.麥克斯韋爾(Oliver Maxwell)將他的養蜂公司設於城市的建築物的屋頂。...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創新金融工具改善安老服務
傳統上改善社會問題的服務一般由政府推動和撥款,但服務常淪為年度計劃,撥款用完後便無以為繼。當政府財務緊縮時,社會服務的經費往往被削減,既然政府在財政上未必能全面投入,社會就需要突破多年來的僵局,運用新思維去開拓「錢」途,「按效付費」(Pay-for-Success)機制是以效益為本的投資,回報取決於特定的社會服務所獲得的成果。英國率先在10多年前就研究以金融方式推動社會創新,漸次形成社會投資市場,成效顯著。 英國稱這種「按效付費」機制為「社會效益債券」(Social Impact...
居家安老創新模式
香港長者人口(即65歲或以上人士)預計在未來會不斷攀升,到2026年,長者人口將增加至182萬,佔總人口約25%;至2043年並進一步增加至255萬,佔總人口約 33%。智齡社會是一個運用創新的方法令45歲及以上的人士可以過一個豐盛、健康和積極投入社會的人生下半場生活。現今的社會環境未能滿足長壽人口的需要,要促進智齡社會發展,社會環境必須在多方面作出改變,以配合未來人口的需要。...
用微信做回收垃圾界的Uber
在互聯網及大數據盛行的當下,我們怎樣在人與人緊密聯繫的互聯世界中,使一般垃圾處理分類及回收變得普及高效,使人人都主動積極地參與源頭減廢?成都有個工程師,活用微信及互聯網科技,大膽想像出一個社會創新的賺錢企業,他就是社會創業家奧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CEO汪劍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