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Page

其他社創群英

 

CUHK MBA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nference 2018

我們如何可以推動企業承擔社會責任? 仁人學社支持未來商業領袖搖籃, CUHK MBA所主辦的「CUHK MBA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nference 2018」, 主要講者包括: 仁人學社主席謝家駒博士Ka Kui Tse、中國光大國際CFO、 賽馬會資訊科技及可持續發展 Director以及PwC 企業責任 Director; 其他發言代表有屈臣氏集團Head of CSR、GAP 採購策略Director等。期待你的參與! 日期: 2018年5月8 日(星期二) 時間: 9am...

read more

拯救童工 織出和善

據國際勞工組織估計,全球有2.15億名年齡介乎5至17歲的童工在各類血汗工廠工作,製造地氈、成衣、鞋、袋、食物等。大家在不知不覺中購買了這些產品,亦直接或間接地鼓勵這些血汗工廠的發展。在經濟、通訊及營銷皆全球化的大環境中,我們如何能保護這些弱勢的孩子?如何把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全球化?...

read more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全球最大連鎖學校 革新非洲教育

在非洲的貧窮地區,教育是個迫切的議題,政治和經濟因素讓很多學童得不到基本的教育,而要解決教育的問題並非單單把小朋友放進一個課室裏面。曾經在非亞地區做貧窮研究的金爾曼(Kimmelman)夫婦,看到貧窮國家崩壞的教育系統並不能真正幫助學生,於是於2007年成立了一間牟利社會企業Bridge International Academies,決意為貧窮地區的教育帶來突破性的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 美國的傑(Jay Kimmelman)和珊農(Shannon...

read more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創新的醫療服務巨人

過去二十年來,企業的社會參與不斷演進。近數年,企業已把社會議題融合到生意的運作上,為企業和社會締造更多價值。意圖雖好,但企業如何開展「創造共用價值」呢?答案很簡單:由員工的專長和技能開始,改善企業和它服務的對象。企業的核心人才如何,企業的成功便如何。傳統的資本主義只着重什麼對商界有利;但現在普遍企業都意識到凡是對社會有利的,便是對企業有利。 CVS健康(CVS...

read more

改變地球與商業環境

大自然是我們最寶貴的天然資源,但現今世代,全球暖化導致暴風雨和旱災頻繁、冰河融化、水平線上升、農耕地消失等嚴重後果。人類的生存危機,已迫在眉睫,如果再不加以控制,將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然而,對決策者和大多數民眾來說,氣候變遷只是「知道但不放心上」的議題,大家仍着眼於當下的方便與利益。台灣有一間社會企業力圖改變這個問題,運用科技與創新的商業模式,以簡單的行動,為社會與環境帶來正面的影響與改變。 「綠然能源」由6名具有科技、互聯網、商業與公關專業背景的創業家所組成。聯合創辦人之一的連庭凱,...

read more

守護大地的社會企業

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經歷了一段貧困期,當經濟進入高速增長初期時,生活水準有所提升,但是社會和環境污染等問題也以倍速產生。在上世紀60年代,日本的「效率革命」在全國農村推行,農民只知道大量噴灑農藥後便有收成,蔬果看起來更漂亮,滿足了分銷商和消費者的要求,但卻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首先,農民的健康變壞了,消費者也直接受害,接着,生態也遭受嚴重破壞。這時候,有一位提倡有機農業的先驅者,不只帶領大規模從下而上的運動,還把理想與現實結合起來,以社會企業的模式把有機農產品和社會創新發揚光大。...

read more

用社企力量讓貧農富起來

中國的公益組織近年開始積極探索轉型為社會企業,愈來愈多新興社企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涉及業務廣泛,涵蓋養老、殘障、教育、環保、扶貧、健康等領域。雖然政府及民間對社企還沒有統一界定,但實踐者已經先行動起來。由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創辦的北京富平學校是早期社會企業的典型代表。...

read more

社區自建環保屋 解決房屋問題

墨西哥在21世紀急速城市化,78%的人口搬到城市居住,為房屋供應帶來沉重壓力。國家沒有足夠的可負擔房屋讓國民居住,有2600萬的墨西哥人住在非正式房屋。貧窮家庭沒有足夠抵壓品去取得房屋貸款,造成惡性循環。房屋是穩定家庭的重要元素,居住環境對於家庭成員的健康、教育以至社會流動等各個層面都有重大影響。 墨西哥流行自建房屋,佔了整個房屋市場的58%。低收入家庭花在興建或改善房屋的開支是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這些家庭得不到足夠的財務和專業支援,往往要付出高昂的價錢來購買低質素的房屋物料。 協助居民自建房屋 法蘭西斯高(Francesco...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