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社創群英
突破死局 《赫芬頓郵報》網上領航
美國報業有三百多年歷史,在互聯網衝擊下,傳統報紙顯得滯後和反應慢,讀者人數和信心如江河日下。年輕讀者不再滿足於單向地接收編輯精心編選的新聞訊息,人們希望提問、討論、參與。傳統報紙的寒冬標誌着網絡媒體的盎然生機。《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乘時崛起,改變了美國報業的生態,並牽起世界各地的新聞和博客網站熱潮。 1950年在希臘雅典出生的雅莉娜.赫芬頓(Arianna...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售賣誠信的快餐店
世界各地的食品問題近年有增無減,除了黑心食品、被污染或過期的食材,就連歷史悠久的國際連鎖快餐店也接連被揭露食品問題,作為消費者,我們可以如何選擇? 美國的史提夫艾爾斯(Steve Ells)發明了「休閒快餐店」(Fast casual dining)的新模式,除了售賣健康有營的快餐食物,也售賣誠信,為美國甚至全球的快餐業帶來新的契機。 從小熱愛烹飪的史提夫,大學畢業後到全國最頂尖的美國烹飪學院進修,之後到三藩市的高級餐廳當廚師,他的夢想是開一家高級餐廳。...
「鉛筆的承諾」 成就孩童教育夢
假如今天你的錢包裏有25美元,你會用這些錢來做什麼?有沒有想過,這25美元,不但可以成為你創業的資本,甚至可讓你有機會觸碰來自全球不同角落不同階級的生命,引領你實踐人生使命,改變世界? 教育一直是全球關注的議題,聯合國千禧發展八大目標之一便是普及小學教育,讓發展中國家適齡兒童均有機會入學。但至現時,全球仍有5700萬名兒童沒有機會上學接受教育,2.5億名小學適齡兒童因資源貧乏、師資不足等各種問題,缺乏基本閱讀、寫作、數理的知識與技能。 亞當.博朗 (Adam...
「啡」一般的英倫年輕商業領袖
英國《衞報》一年一度頒發的「可持續商業領袖」大獎得主都是擲地有聲的領袖,例如2014年的得獎者是聯合利華59歲的行政總裁Paul Polman。2015年的得獎者卻只得24歲,是位名不見經傳,剛從倫敦大學畢業的社會新鮮人,但倫敦市長約翰森(Boris Johnson)為其說項,英國創業界表表者布蘭森爵士(Sir Richard Branson)更讚他的點子為絕世好橋,可見其實力非凡,他是奇亞瑟(Arthur Kay)。 這位奇先生,生於1990年,名副其實九十後,於巴特利建築環境學院(The...
婆婆挺身改變幫會文化
按傳統,祖母級的人一般是準備好退休或過着單調退休生活的婦女,在眾人眼中是年老體衰,要人照顧的長者。在泰國卻有一名花甲婆婆,大膽地闖入連警方也無法摧毀的幫派,以創新的方法全力解決當地嚴重的青少年問題,並被Ashoka選為院士。 清邁市是一個充滿矛盾的地方。那裏景色怡人,是著名的旅遊勝地,也是泰國北部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同時,清邁鄰近黃、賭、毒和軍火泛濫的金三角,面對販賣人口、難民困境和泰緬邊境衝突等複雜社會問題, 在繁華歡樂背後暗湧處處。 繁華社會 問題嚴重...
翻轉金字塔的社區運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菲律賓原本是繼日本之後第二個可以富起來的亞洲國家,可惜由於政治持續動盪、貪腐猖獗、管治失效等問題,導致該國百病叢生,貧富極度懸殊,經濟停滯不前。全國約有500萬人居無住所,其中75%是往城市闖蕩的流浪漢,400萬個家庭面對飢餓,半數以上的人未能獲得醫療服務。這些處於社會金字塔底層的窮人數量龐大,如何改變他們的命運,是一項難巨的挑戰。 莫東尼(Tony Meloto)在1950年生於菲律賓一個中下家庭,自小在貧民窟長大。憑着個人努力,1971年在馬尼拉完成大學課程,獲Procter &...
天然食品超市使命
近年有機健康食品在香港盛行,小型天然食品店開得如數繁星,可是主流超級市場仍然是一般市民購買食物的地方。以今天人們對健康食物的追求,在香港要找到能供應大量日常食物的天然食品連鎖超市,是指日可待的事。 美國的麥基(John Mackey)早在30多年前已具有前瞻性的眼界,開始經營天然食品店,今天成為了天然食品界的巨子。 1977年,麥基從美國德州大學輟學後,加入了一家蔬菜合作社,開始採購食物的工作,同時在一間天然食品公司打工。上世紀...
與民共用的健康保險
扶貧委員會轄下的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剛舉辦了一場論壇,推動營商新概念「創造共用價值」。共用價值是指企業處理社會的需求與問題時,既可獲得競爭優勢,為公司創造經濟價值,同時又可創造社會價值。共用價值的理念突顯了有待滿足和開發的巨大新市場,可成為驅動全球經濟的創新及生產力量。 事實上,中外不少企業的發展皆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及社會價值,甚至改變了傳統的經營思維和模式,其中南非的Discovery集團便是此理念的表表者。 創辦人高艾俊(Adrian...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1個足球改變生命 迸發無限可能
遊戲,是每個人成長中重要的部分,能夠促進兒童及青少年的心智發展及身心健康、啟發創意與多元潛能、培養健康人際關係、建立團隊精神等。現今社會物質豐裕,各式各樣的玩具、數碼產品、網絡遊戲充斥着新一代的生活。正當我們享受種類繁多的選擇的同時,在全球不同的角落,不少兒童及年輕人卻正在戰亂、天災、疾病、貧窮中奮力掙扎,缺乏基本生活所需,更看不見他們的未來。 賈尼根(Tim Jahnigen)是社會企業「大同遊戲計劃」(One World 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