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社創群英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中國的網上慈善商店
但凡在英國待上一段日子的人,很少會不注意到遍布英國的慈善商店。這些商店由公益組織開辦,大多位於鬧市或社區的中心,內裏銷售的是附近居民捐贈的閒置物品,銷售所得用於自家公益機構的營運。作為一種有效的籌資方式,慈善商店早在百多年前已在英國出現,如今全英有7500多家慈善商店,年交易總量超過4.5億英鎊。更重要的是,在慈善商店裏,二手物品並不等於「二等」物品,事實上,不少商品幾乎都是全新的。...
專利技術成就能源新時代
全球暖化惡果漸顯,世界對可再生能源的研究與開發愈趨重視。太陽能發電是最具潛力的再生能源,但成本高昂及能源轉換率偏低等問題尚待解決。位於瑞典的太陽能技術公司Solarus則創立了混合太陽能系統,結合兩種傳統太陽能板的優缺點,讓可轉換的能量比以往上升三倍。 創新科技 貢獻社會 太陽能發電分為光熱發電和光伏發電,前者須先將太陽能轉化為熱能,應用領域較多元,熱能亦可以儲存;後者則透過電池直接將陽光轉化為電能,成本及技術難度較低,佔地面積也較小,但不具備儲能的能力。...
從記者到治污 推動綠色革命
綠色運動在中國近年開始備受關注,最近一齣調查中國空氣污染的紀錄片更贏得社會各界極大的回響。各大媒體充斥着一堆堆有關中國污染的訊息,問題的迫切已是刻不容緩;大眾也意識到環境污染為國家帶來的禍害和影響之深遠。作為一位普通的消費者,我們可以如何參與綠色運動呢? 馬軍,一位前報刊記者,選擇了把資訊公開,讓大眾去選擇。 2006年,他被《時代周刊》列入100位影響世界的人物。 2008年,他被英國《衞報》選為「可以拯救地球」的50人之一。 2012年,他獲得有「綠色諾貝爾」之稱的「戈德曼環保獎」榮譽。...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初心不變 為善營商助殘疾人士
一個月的薪金對你的意義是什麼?是每天工作的回報、還是家庭開支的倚靠?對於殘疾人士來說,這是一份自信、尊嚴及社會對他們的認同。疾病與傷殘不是他們選擇的,然而,社會可有空間讓他們選擇自己的前路嗎? 推動助人自助 明途聯繫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鍾偉成是一位社工,30年前服務臨屋區居民時,邀請基層家庭的中學生開辦收費便宜的功課輔導班,培養他們自力更生的精神,同時紓緩臨屋區學生因成績差而輟學的問題。當時鍾偉成並沒有「社會企業」的概念,只是因應當時環境及資源,用一點商業概念推動助人自助精神。...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印度亂中有序的實驗式地球村
「髒亂、危險」大概是不少港人對印度的印象,但另一方面,印度的傳統宗教與文化亦是不少迷惘西方青年前往尋找心靈啟迪與智慧的地方,香港獨立戰地記者張翠容曾形容印度「最靈性也最污穢,最神聖也最不公」。但印度民間同時有不少讓人驚艷的社會實驗,當中包括1968年成立的「烏托邦」曙光村(Auroville)。 曙光村位於印度南邊、前法國殖民地Pondicherry附近,創辦人是一位法國女士,名為阿爾法薩(Mirra...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創新遠程醫療 為窮人遙距治病
印度公共醫療系統落後,國家醫療預算只佔國民生產總值4%,因此大部分醫療開支需由個人承擔,而鄉村地區的醫療設施更落後不堪。據2015年世界衞生組織數據,印度平均壽命僅68.3歲,於世界排名只得125位。 有見及此,出生於印度的雪萊.薩生拿(Shelley Saxena)認為,如果要以低成本改變醫療問題,預防保健顯得非常重要,如果印度人能夠定時檢查身體,即可以避免很多疾病。他希望透過結合醫療和科技,提高人們對預防保健的認知,逐步改善印度人的健康。 團體保險形式營運...
高舉理想主義的良心銀行
2008年金融風暴後,銀行業形象一落千丈。2013年日本大熱電視劇《半澤直樹》道出銀行業「晴天開傘,雨天收傘」為人詬病的一面。但其實,國際間亦有不少銀行正正希望扭轉業界「唯利是圖」的營商手法,表明盈利僅是手段,環境及業務可持續發展才是目標,務求成為銀行界一股清泉。總部設於荷蘭的Triodos Bank正是當中的表表者,他們強調借出的一分一毫都必須對社會、環境或文化方面有裨益,拒絕向核能、煤礦、武器、煙草等公司借貸。生存到嗎?它屹立至今已經38年。 環保博士帶來改變 這間被譽為歐洲具領先地位的「良心銀行」(ethical...
農民為本的非洲創新FinTech
據聯合國統計, 全球高達7億人每天收入少於2美元,大部分均為非洲人。在非洲,七成人口以務農為生,可是這群小農缺乏高質素種子和肥料,亦只靠貧乏的農業知識去耕作,因此他們每年的農穫只夠餬口。 改變儲蓄習慣 MyAgro團隊致力打破此惡性循環,為小農們的生活帶來曙光。MyAgro以科技建立創新金融儲蓄系統,教育小農以預繳的方式積穀防饑,為下一農季的種子和肥料作儲備。團隊除了為小農打好優質的務農基礎,更教授他們耕作技巧,為小農帶來全面協助。 MyAgro的創辦人Anushka Ratnayake...
對抗氣候變化的生物炭
生物炭是指有機材料的廢棄物如樹皮在低氧的狀況下進行熱裂解而形成。生物炭是一種超多孔的結構,能幫助土壤保持營養和水分,同時可保持土壤中的碳含量,改善泥土的生產力和增加土壤的生物多樣性。生物炭雖然容易碎裂,但卻不易被分解,故此當生物炭埋在土壤時,它可以將碳元素長久鎖住,使土壤變成「碳負面」,從而減少碳排放、幫助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另外,土壤中的生物炭還可以用作燃料的石油和天然氣副產品,用以提供清潔的可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