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創群英 – 青年教育系列
嘉許為青少年充權的人
【社會創新案例】設計思維帶入校園 展人性化學習旅程
近年,位於美國新澤西洲的一間猶太日間學校——所羅門謝克特學校(Solomon Schechter School),成功將設計思維融入學校常規課程之中。為提升學習成果,校方不惜把傳統課室進行大翻新,改建為煥然一新的「創新實驗室」(Popkin Innovation Lab)。實驗室移走象徵權威的教師桌,只擺放多張可隨意搬動的桌椅、沙發及投射熒幕,配搭落地玻璃窗,營造出廣闊的空間感。 Popkin Innovation Lab總監Roberta...
網上遙距學習 重塑他人命運
網上授課雖然聽起來頗新穎,但其實並非疫情下才有的「產物」,相反,不少外國大學也曾採用這種上課模式。以美國南新漢普夏大學(Southern New Hampshire University,簡稱SNHU)為例,學校除了透過大力推廣網上課程而成為快速成長的學府,還因為真正貫徹「有教無類」的精神,令原本跟讀大學緣慳一面的成年人,也可以享有入讀大學的機會,不留遺憾。 分析求學者心態 SNHU早於1995年推出網上授課課程,但學校並沒有着重這方面的發展,投放極少量的資源,導致課程推出最初幾年無人問津。2003年,Dr. Paul J....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線上教育關鍵在OMO
自從新型冠狀病毒席捲全球,各行各業停擺,生意固然大幅萎縮,日常生活亦大受影響。商業和消閒出行都成為禁忌,更可怕的是,沒有人知道社會何時回復正常。在這惡劣環境下,有一門生意彷彿一枝獨秀,儼如商機無限。這就是「線上學習」(Online Education)。 就全球範圍而言,線上教育其中一個里程碑是2012年MOOC的爆炸性登場。MOOC代表Massive Open Online...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DonorsChoose眾籌自選教學法
眾籌不是新鮮想法,教育也是大眾高度關注的事物。美國DonorsChoose 公司就把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範疇連結,讓大眾直接支援弱勢教學的現場,減少老師因學科資金不足,而未能展開教學的想像,也解決了教學資源不均的問題。DonorsChoose 在20年內影響近 4000萬學生,並受到全球最大的基金會連番支持,展示新一股群眾創新的力量,剛在2019年它被 Fast Company 評為全球排名第二的最創新企業(非牟利)。在CoVid-19的疫情下,Bill...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科技創新打擊兒童色情罪案
兒童是未來社會的主人翁,保護他們健康成長至關重要。然而,猖獗的罪犯,在世界各地公然散播網上兒童色情影像和販賣兒童,嚴重殘害社會。美國荷里活著名演員及投資者艾希頓庫奇(Ashton Kutcher)經歷破碎的童年,在紀錄片中,發現世界各地兒童色情人口販賣問題日益嚴重,成立機構THORN,以創新科技打擊兒童色情罪案。...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教育革命翻轉大學
讀大學究竟是為了什麼?大學後的下一個階段就是投入社會,不少人希望找到一份高薪且體面的工作,平步青雲。即使我們不時控訴教育不公,期待着改變,但面對制度的框架,改革似乎仍然遙不可及。來自美國的Ben創立了一間新型大學──Minerva School,是其中一個顛覆大學制度的先鋒。 Ben...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教育素人播下夢想創意種子
「人無夢想,同條鹹魚有咩分別?」這句經典電影金句家喻戶曉,但是不是每個年輕人都能夠找到自己的夢想呢?尤其對於資源匱乏的年輕人來說,他們需要反思自己究竟適合做些什麼、能夠做好些什麼。要走出這個困局,他們需要的正是夢想。...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玩」轉社區遊樂場 造福660萬兒童
「玩玩玩,淨係識得玩!」這句說話可能大家都有被家長或老師責備過,但有否想過「玩」背後的力量有多大?近來有調查表示,有四成青少年未完成工作不敢休息或玩耍,部分人休息後更會內疚。美國一間社會企業KaBOOM!卻一直強調「玩」的威力,創辦人哈蒙(Darell Hammond)深信,透過在社區建設兒童最喜愛的遊樂場,可以深化社區凝聚力,達致社會運動。...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社創群英:孟加拉「漂流教室」 把教育送上門
「如果孩子因洪水不能上學,那麼學校應該乘船去他們的家門。」建築師出身的里兹萬(Mohammed Rezwan)說。里兹萬在孟加拉西北部農村長大,自小目睹親友在雨季期間因為洪水無法上學,建築系畢業後決心要「順水推舟」,設立船上學校,以積極方法應付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帶來的挑戰。 建築師受兒時經歷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