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創群英 – 發展規劃系列
表揚為社會謀劃發展的人
舊工廠變環保建築 美綠色產業新篇章
綠色建築在世界各地愈來愈普遍。雖然各國基於氣候、緯度不同,對境內綠色建築的規範各異,但宗旨仍然離不開為地球減少能源消耗、減廢、顧及生態與健康特性,希望建築物能與地球共生共榮。一般人認為綠色建築的外觀都充滿現代感,並使用多種設計元素,如外牆採用落地玻璃提供採光度、內部有雨水收集及能源節省系統、建築內外種滿綠色植物、頂樓有太陽能板發電等。這些元素固然極具標誌性和功能實用,但綠色建築的意義不止於此。 位於芝加哥的Green Exchange前身為Vassar Swiss Underwear...
激光過濾技術 冀救助「水難民」
「莫待井涸方知水珍貴」這句名言出自於英國前軍事理論家約翰.弗雷德里克.查爾斯.富勒(John Frederick Charles Fuller),仍同時能應驗於當下的廿一世紀狀況。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水資源變得彌足珍貴,人人需要乾淨的水來清潔身體和雙手,免受病毒感染,但當大家大量使用漂白水、消毒用品,物質隨水流入河道和海洋,有否想過會加重水資源危機?...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星政府搭平台 活用設計思維築國
疫情蔓延全球,經濟停擺,很多行業都急速進行數字化轉型,克服疫情對實體業務所帶來的挑戰。但對於企業來說,要他們單打獨鬥變陣,始終不及借用外部技術和人才來加快企業轉型速度、經濟規模的表現好。 新加坡政府早就洞悉先機,發現各行業對人工智能、物聯網、感觀媒體 (immersive media) 的需求日益壯大,在2018年在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 (Infocomm Media Development Authority) 注資搭建一個開放的「創新平台」(Open Innovation...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芬蘭桌遊諮詢激勵全民議政
芬蘭北歐式的自主教育領先全球,不行精英制,寓學習於娛樂,以公平、平等、尊重作為最高的全人教育理想。意想不到的是,政府也套用遊戲 (gamification ) 方式,實現與民共議的政治理想。遊戲不知不覺誕生了兩年半,激發公務員與公眾的創意,訓練大家用超前的思維,合力解決複雜的社會和地方問題。遊戲除了廣泛應用在公共政策諮詢和參與式預算 (participatory budgeting) 外,還是一種促進活躍公民參與 (active citizenship) 的工具,把芬蘭的政治協商文化帶進日常生活。 希甦孕育公民參與...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非洲婦煤餅打造無煙廚房
廚房油煙已成為健康隱形殺手,長期吸引,會令食慾大減、損害皮膚,但非洲婦女連一台抽油煙機也沒有,平日又使用木材作為煮食燃料,健康問題也成為一大隱憂。 估計全非洲有97%的婦女以木取火,所產生的煙塵會增加小孩和婦女患上肺炎、中風和呼吸系統等疾病風險。根據世衞的估算,每年大約有3.8百萬人死於此因。在烏干達共和國每年更有超過10萬人因不斷吸入煮食的濃煙喪命。但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究竟有甚麼發明可拆去這個計時炸彈,讓婦女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下煮食? 貝蒂 (Betty Ikalany) 畢業於烏干達的馬凱雷雷大學...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藝術祭背後社會意義
本港參考日本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而推出的鹽田梓藝術祭將由今天起至12月29日展開。香港從一個小漁港開始,在漫長發展中創造了開放、包容、多元和與國際接軌的文化。然而,過去數十年,我們側重地產及金融等發展,其他領域卻滯後不前。須知道二十一世紀的價值觀已不再是錦衣玉食、位高權重,而是尊重生命、歷史和大自然,令各階層和諧共存。就讓我們借鑑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成功經驗,深入看看藝術創新如何可以翻轉未來,創造新價值。 從夢想到協同創效...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社會創新解決居住問題
要說困擾香港的最大問題,想必大家都會回答是住屋問題。美國顧問公司Demographia發表的《2019年全球樓價負擔能力報告》指出,香港已經連續第九年成為全球樓價最「惡頂」的地方,樓價對家庭收入中位數比例進一步惡化,由2017年的19.4倍上升至20.9倍,即要不吃、不喝、不消費20.9年才能「上樓」,再次打破該調查歷來最高水平。我們如何可以透過社會創新的方法,去解決這個令香港人茶飯不思的問題?以下有3個來自美國、台灣及香港的例子,分別透過投資、共居及設計的方法,或值得我們再加以想像。 朱仔助矽谷教師抗高樓價...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日本設計師 革新小島繫社區
「社區」這個詞耳熟能詳,但對於何謂社區,答案或許人人不同。日本著名「社區設計師」山崎亮(Yamazaki Ryo),受到災後重建的社區畫面震撼後,交出了自己的答案:「社區是由人組成的。」致力推動社區參與的他,藉幾個著名的日本社區設計計劃,完全打破對「社區」的既有想像。 阪神震災民眾啟迪...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參與式規劃 讓街坊設計社區
可有想過,你能有份參與社區的空間設計嗎?設計思維作為一種以人為本的創意解難方法,如何用於社區實際演練?新加坡民間組織P!D(Participate in Design,「齊設計」)的創辦人米莎(Mizah Rahman),在威權政府管治下,觀察到居民也希望自己的聲音被聆聽,遂透過推出一連串參與式設計項目,推動社區充權,盼望帶來真正以用家為本的社區設計。 「用家為本」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