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Page

我們的客戶

跨越「政、商、民、學」,打造貼身創新教學

政:公務員培訓處
Civil Service Bureau

挑戰

公務員培訓處每年為70名員工舉辦兩次為期三週的「領袖行動計劃」(Leadership In Action Programme),旨在學習制定和執行公共政策、改善溝通技巧、壓力管理、領導及創新能力。仁人學社被邀請為創新一環舉行培訓工作坊,為公務員注入新思維以擴闊視野。

解決方案

仁人學社為70名來自不同界別的公務員進行為期一整天的「社會創新訓練營」,以平衡理論及體驗式學習,提高參與者對全球和本地的社會創新實踐的認識和理解,激發跨界別合作。我們邀請了不同界別的社會企業創辦人分享他們的創新歷程和挑戰,組員更有機會親自落區認識社區,感受社會上弱勢社群包括傷健人士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收集不同資料線索。仁人學社再以設計思維培訓打開公務員的想像,讓他們以小組的方式思考可行的解決方案。

結果

公務員以小組的方式思考可行的解決方案,並在台上分享,當中不乏創意無限的點子,包括針對傷健人士設計搜尋洗手間的手機應用程式。

商:德勤
Deloitte

 

挑戰

德勤在香港舉行「亞太地區全球雇主服務會議」(Asia Pacific Global Employer Service Conference ),120位來自不同大型國際機構的高層人士包括蘋果、谷歌、高盛、滙豐、埃克森美孚及寶潔等參與其中。會議的其中一節探討未來工作的大趨勢,邀請了仁人學社以設計思維培訓,打開高層主管對千禧一代的頂尖員工的管理新想像,增加其對工作的意義。

解決方案

仁人學社首先與多名曾經在大型機構工作的頂尖千禧員工進行深度訪談,了解他們對以往工作的經歷和要求,作為是次設計思維訓練的線索。約120名高層主管組成8人小組,根據我們收集好的線索分類及聚焦問題所在,從中發現千禧員工對工作的內在價值和流動性有所追求。在小組促導員的指引下,各組員擴闊想像,根據問題尋找可行的解決方案。

結果

在短短的一小時內的設計思維歷程中,每小組最後順利得出一個明確的方向和點子,當中包括給予千禧員工自由舉辦創新論壇及流動工作計劃,發掘更多內部創新的可能性。

商:蜂樹盟
Bees and Trees

 

挑戰

仁人學社受團結香港基金委託,發表社會創新研究報告《社會創新.惠澤香港》。各界其中面對的一個挑戰是引入英國社會創新「蜜蜂與大樹」的概念,在香港落地實行。英國社會創新專家Geoff Mulgan用「蜜蜂」與「大樹」比喻社會創新中不同持份者的互動:「蜜蜂」是指有創意及社會使命卻缺乏資源的個人或社企團隊,而「大樹」則指擁有資源卻缺乏創意的大型商業機構。究竟香港如何能集合兩者之長,開拓社會創新的可持續發展?

解決方案

仁人學社擔任顧問一角,以上述概念設計為名「蜂樹盟」的比賽,撮合商界及社企合作,結合雙方的資源和創意,推動社會創新。從概念、形式、評審方法、活動統籌至媒體推廣,我們與團結香港基金共同攜手策劃活動,目的是促進跨界別合作,以協同效應擴展社會創新的理念和效益。

結果

計劃獲得踴躍支持,收到80家初創企業申請。經過兩輪評選選出六支優勝隊伍,各自與商界精英結成「商社夥伴」,探討雙方合作推展有關社會企業的機會。金獎得主「良師香港」獲10萬港元發展獎金,長遠希望服務全部逾 100間基層學校。獲得銀獎的「木一番」因比賽而結識到飲食集團的諸位前輩,經指點後將回收木材應用於大型餐廳設計,有助在業界打響知名度,並開始與社福機構合作發展較大型項目。

民:東華三院青年社會創新計劃之「遊牧.領袖」
Slash Nomads -TWGHs Social Innovation Project

挑戰

「遊牧部落」Slash Nomads 是由社福機構東華所舉辦的青年社會創新計劃。計劃的目標是讓18-35歲青年就不同議題,透過設計思維及社區考察,了解對象真實需要,並構思出相應的創作意念及產品原型。

解決方案

仁人學社於此計劃中擔任創新夥伴,並提供一連串服務,包括日營啟動計劃,設計思維的訓練。
仁人學社擁有對設計思維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因此在探索及實行計劃期間,引導青年人定義目標用者痛點及測試創新點子,了解及整理實行計劃中的挑戰,就難題提出建議。透過與社工及青年合作,幫助青年培育創新點子並落成計劃。

結果

是次計劃成功讓年青人不但能學習不同知識及技能,並且能發揮自己的專長。透過接觸不同持份者,例如長者及視障人士,他們能成功踏出舒適圈,與他們深入交流,進而了解他們的故事,發掘出他們真實需要。
最後更成功就著對象需要及痛點而產生/實行以人為本的真實產品。過程中不但讓青年人與不同群體建立聯繫,建立同理心及社會責任,還得到寶貴的實戰經驗,並建立自信。

民:共廚家作
Sharing Kitchen

挑戰

共廚家作透過開放餐廳的閒置時段,讓有志發展飲食事業的基層人士使用,使他們以低成本的機會,推出自家食品,經營小本質飲食業。當時剛剛贏取了社企獎金的共廚家作,承諾三年要達致三百萬的營業額。可惜,開業三個月後,營業模式開始出現警號。只有三個員工,七個基層婦女支撐著的社會企業,在銷售渠道及訂單數量上遇上困難,業績跟原先的目標有著明顯的落差。

解決方案

仁人學社首先協助共廚家作釐清顧客群的需要,並重新制定定價策略及銷售渠道。透過深入的市場分析,終發現產品價格及選擇在同類型的市場中缺乏競爭性,於是把產品改良,以同樣價錢推出輕食,針對高端市場的辦公室女性。團隊及後再在香港寛頻小食部短短十天試業期當中出謀獻策,部署顧客面談,讓家廚親自介紹食物之餘,更給予公司員工機會初嘗食物滋味。在團隊協助下,繼續反覆觀察及掌握員工的需要,並主動捕捉客源,讓共廚家作繼續改良食物的種類及價錢,以進一步針對員工沒有時間、為求快捷、有飽腹感的需要。

結果

試業期反應良好,以訂單終告成功;共廚家作從原先在餐廳及學校寄賣的策略,轉身成功打入商界市場,及後更成功爭取本地某大型錶廠的過百萬的訂單,打造自負盈虧的商業模式。

學:香港社會企業挑戰賽
Hong Kong Social Enterprise Challenge

挑戰

由香港中文大學創業研究中心主辦,民政事務局贊助的香港社會企業挑戰賽 (HKSEC) 每年挑選表現最優秀的8支隊伍將入選總決賽,爭奪四個獎項。仁人學社為參賽者舉行培訓工作坊,裝備將來投身社會企業的一群。

解決方案

仁人學社為參賽者舉辦為期一天的訓練營,當中包括講解全球及本地的社會創新趨勢和例子,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們邀請了不同界別的社企進行真人圖書館,當中包括貧窮、環境、教育及社會共融,讓參加者有機會接觸創辦人,了解在各行業內的挑戰和苦與樂,向他們的故事借鏡和汲取建議。

結果

仁人學社以設計思維培訓打開學生的創意想像,以來自社區的真實線索,利用小組形式開發解決區內問題的方案。最後我們以精益創業培訓講解開發新產品或服務的基本商業概念,預備學生落地實踐不同的社會創新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