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Page

社創群英 – 商業共益

尋找商業機遇結合社會共益的人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加國旅社推「負責任旅遊」改變世界

參加旅行團跟背包探險式旅行,兩件事聽上去好像背道而馳,但在外國其實是一盤風行幾十年的大生意。總部設於加拿大的G Adventures成立近30年,以小眾旅行團的方式,結合背包旅遊、深度探險、為本地社區做好事等元素,由一人公司起步,如今已成為一間擁有超過2200名員工、每年服務15萬名旅客、涉足超過100個國家的業界領頭羊。 G Adventures由現齡51歲的華裔加拿大人布魯斯(Bruce Poon...

read more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從銀轉金 安老創新拓商機

人口老化是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社會變遷,聯合國預計從2015年至2030年,60歲以上人口將由9億大增56%至14億,到2050年更攀至21億。由於醫療科技及生活質素提高,全球已邁入前所未有的長壽時代,今天誕生的嬰兒很大機會可活到上百歲;香港去年也超越日本成為世上最長壽之都。到底龐大的中老年人士對人生下半場有何想法?有哪些新需求?市場又該研發什麼產品或服務作應對? 瞄準嬰兒潮長者市場...

read more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另類旅行團 成澳洲最大共益企業

體驗式旅遊近年愈來愈多捧場客,有不少人外遊不再單純為了食、玩、買,或走馬看花跑景點,而是想跟當地人接觸、參與在地的日常活動,以及體驗本土文化等深度旅遊。澳洲歷險式旅遊公司Intrepid Travel早在31年前應運而生,提供上述另類旅行團。公司兩名創辦人由背包客搖身一變成為今日在全球擁有超過2000名員工的老闆。這家重視回饋社會的公司,去年8月更成功獲認證為B Corp(共益企業),是當中最大規模的澳洲公司。 毋懼虧蝕風險助突圍 曼徹斯特(Geoff Manchester)和韋德(Darrell...

read more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蘇格蘭良心啤酒 助非洲建水井

酒是一種世界語言,尤其啤酒,不論貧富都有捧場客。假如你覺得社企總有種「土氣」味道,蘇格蘭社企Brewgooder將會顛覆你的看法。在手工啤酒包裝「酷」、味道一流的背後,Brewgooder所有收入在扣除成本後,100%捐出以助非洲馬拉維興建食水設施,截至今年6月,已經成功資助74個水井項目,讓逾5萬人受惠。 Brewgooder其中一位創辦人、現年28歲的馬漢(Alan...

read more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現代哥倫布 帶着病人創商機

十三世紀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成為留名史冊的大探險家;數百年後,一位同名同姓的西班牙臨床心理學家基斯杜化.哥倫布(Cristóbal Colón/英譯︰Christopher Columbus,下稱基斯),開發了一塊農地、辦了一家具社會使命的企業,更創造了一個改寫精神病患者人生的機會。 夥13名患者興辦農場...

read more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商業慈善合一 談影響力投資

日前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表報告,指全球若保持目前速度繼續暖化,最快2030年就會出現嚴重災害,要避免這情況,全球須於2030年前減少45%二氧化碳排放量。要逃離這個「大限」,人類生活與文化必須出現一種顛覆性的轉變,而這必須包括資本市場的根本性變革。由史上巨富洛克菲勒所提出的「戰略性慈善」,再演變至洛克菲勒基金會於2008年提出「影響力投資」,探索如何結合商業及慈善既有模式,以及改善目前的大量社會問題。 乾貨店員變石油大亨 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ead more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信用卡「碌」出行善創意

本世紀信用卡產業蓬勃,美國與香港等資本主義城市,據統計更是平均人手兩張信用卡。為吸引客戶,信用卡優惠、積分計劃五花八門,但想必大家都試過忘記兌換積分以致浪費了。美國的史提芬.嘉騰(Stephen Garten)因一次經驗,啟發他創立Charity Charge,以這張新概念慈善信用卡為這些積分、為客戶、為慈善機構提供一個嶄新想像和機會。 換領積分啟發奇想...

read more

跨界合作 社企共贏

港島南區是一個很獨特的區域。東起大浪灣,西迄薄扶林,有馳譽世界的迷人海岸線, 蘊藏豐富歷史文物的地標; 既有八大公共屋苑, 亦有億萬豪宅, 集基層、中產及富豪於一區, 新舊交錯,貧富懸殊。在香港仔臨海的豪宅背後,有一所樸實寧靜的大樓,就是容納了千多名智障人士的東華三院賽馬會復康中心。大家也許沒有留意到,該中心已成立了超過十間社企,為區內帶來不少新動力。 2008年, 中華煤氣(00003)看準上班一族工時長,無暇到街市買餸的市場,提出了即日即造餸菜包服務的構思,...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