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Page

不少五六十歲的港人對退休生活充滿憂慮,因怕「沒有足夠金錢來過所期望的生活」、「活力下降」、「生活缺乏意義」。現時活到90歲甚至100歲以上已不罕見,當退休生活由以往15至20年,延長至30至40年,才驚覺未有為退休生活未雨綢繆。

數年前,日本出現「下流老人」一詞來形容「冇錢、冇活力、冇意義」的老年退休生活,在英美等許多發達國家亦愈來愈多中年人擔心將來會過着這樣的日子。而香港勞動階層單靠強積金作為退休保障,根本連養老都成問題,故更需要為退休重新定義,令長壽人生添加色彩和動力。

根據世界各地的經驗和一些香港本土的實踐,筆者總結出個人、企業和政府要為應對百歲人生社會必須準備的五大轉變。

1、從「退休心態」到「進優心態」

你有否想過「今天」有什麼特別?今天是你有生以來最老的一天,也是你餘生最年輕的一天。換了角度看同一事物,感觀及感受都截然不同。一般人看退休,都是有點被動的,如開始在工作場所退下來,標誌人生高峯已成過去,很多人還是在克服身份和心理上的轉變。但當社會不再講「退休」(Retirement) 而是「進優」(ReWirement),進優人士仍可以借用過去的學識與經驗為基礎,與時並進增進新的技能,相信也可以部署一個不斷前進和更為優秀的人生階段。

對於快退休或剛退休的人,進優是一個新角度、新境界、新天地。拳王阿里曾說:「Don’t count the days, make the days count.」這句話對計劃退休生活的人特別有啟發。

許多人退休後就不再追求自己的激情或目標,只是數算日子過生活。其實,百歲人生給予更多的時間和資源去嘗試、冒險、體驗和作出貢獻,讓日子變得有意義,做到人生無悔。

2、改變成無限可能的「多階段人生」

人們普遍認為人生只有三大單向性階段:先受教育,然後就業,最後才退休。邁向百歲人生,最大的轉變可能是多階段人生的出現。受教育的時間可以延長,而不必集中在最早階段。工作了一段時間,可以再次求學。

即使在退休前後,重新受教育亦並非不可。就業的時間很可能會加長,但不一定需要持續不斷。可能性甚多,夾雜求學或退休皆可。在較長的工作歲月裏,一生可以有不同的職業及事業,包括創業、重新打工、甚或再創業。

3、關注「有形及無形資產的規劃」

大多數人把退休計劃重點放在財務管理上,目標是賺取大量金錢或資產來過退休生活。很多學者提倡要同時關注「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金錢很重要,但並非人生的目的,美好的人生需要同時兼顧無形資產,例如需要獲得家人的支援,結交優秀的朋友,掌握技能和知識,還要有健康的身心;更重要的是,在進優過程中會出現轉型的機會,需要對自我有深刻的認知與反省,具備勇氣及魄力,對新經歷持開放態度。

4、「過期牛奶」轉化為「陳年佳釀」

不管你計劃持續工作或者退休後繼續貢獻社會,問題是我們能勝任什麼?隨着科技、社會與工種的不斷更新,不少企業和人士都覺得50多歲之前所積累的技能和經驗都像「過期牛奶」一樣。但最新的腦神經學研究發現,50歲以上人士更具備一些新世紀關鍵能力,如情商管理、左右腦思維互動、跨界團隊協作、洞察複雜問題的規律等。透過總結過去的技能與經驗,優化提高50歲以上人士的能力,並學習新的知識及技巧,提煉成為對企業與社會有價值的「陳年佳釀」,進優人士完全可以在有興趣、有意義的領域,找一份有尊嚴而有體面待遇的工作。

5、摒棄「退休專屬俱樂部」

退休人士大都選擇、希望、或者是被迫自成一國。富裕階層夢想進入像地中海度假村一樣的退休天堂;不能負擔高昂費用的中產人士的最新選擇是長者生活社區;經濟能力較差的只有入住環境不太理想的院舍。

這模式的最大問題在於極端的社會隔離,即退休人士都應與社會上的其他年齡段分離,不同經濟階層的退休生活亦不會共處,跟大家所提倡的共融社會背道而馳,令社會的貧富不均更加劇化。

香港本土實踐

安可(Encore.org)是美國一個非政府組織,是由曾獲頒世界經濟論壇〈年度社會企業家〉的馬克費德門(Marc Freedman)創辦,致力推動社會各界合作重新定義退休,協助50歲以上人士活出有意義和有價值的人生下半場,鼓勵他們利用自己的專長、經驗和興趣,從圓自己的夢來成就他人的夢想、濟弱扶貧,在自我實現的同時亦追求社會共好。其中「跨世代行動」(Gen2Gen)極具社會影響力。它旨在動員超過一百萬個50歲以上的人支持社會下一代,例如激勵他們尋找創新的方法來利用他們的知識和經驗,指導年輕人蓬勃發展;幫助商界和社區充分利用50+人才,特別是幫助年輕人才發展;讓認同此計劃的人參與在傳播資訊及相關活動,有效推動此運動。

筆者去年與一班來自不同行業、正處於進優轉型黃金歲月的人士,共同經歷了一個為期9個月的〈進優行動計劃〉,包括互動工作坊、跟本土社會創新項目近距離接觸、海外交流團等。希望成為香港推動改寫「退休」一詞的先行實踐者。脫胎換骨可能有點自吹自擂,但可以說所有參加者對勾畫退休生活藍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洞察,對於繼續我們進優之旅都充滿信心和憧憬。其中一個項目是推出一個像多年前一套電影《見習冇限耆》所提倡一樣,協助50歲以上職場人士到一些年輕人創辦的公司做實習生,兩代人互相砥礪、達到雙贏。

謝家駒為仁人學社主席及〈進優行動計劃〉聯合創辦人

李國華為資深市場研究顧問及〈進優行動計劃〉聯合創辦人

查詢「進優行動」(ReWirement Action)

可透過電郵聯繫︰rewirement100@gmail.com

網站︰www.rewiremen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