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Page

《社創群英》專欄已經歷了7個年頭。以每周一篇計算,已介紹了350多位世界各地的社創先驅。他們在不同崗位上默默耕耘,為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而努力。

我們寫這個專欄的初心是什麼?

7年前,仁人學社剛成立,使命是培育新一代的社會創業者。我們通過各種創新形式的培訓課程及計劃,栽培及支持不同背景及領域的社會創業者,當時已強烈感覺到「生命影響生命」的關鍵作用,因此開創了這個專欄,持久地推介世界各地的社創群英,以活生生的真人真事來感染有志從事社會創新業的新一代。

7年轉眼過去,我懷着感恩的心情與大家分享一下所得到的成績。

(一)本欄最早的作者,主要是本人及仁人學社副主席蔡美碧,在這7年間已有超過30位的作者,他們在撰寫過程中要了解大量社會創新者的案例,再去蕪存菁來介紹,令廣大讀者獲益。

(二)本欄發表的文章,除了刊載在報章外,亦通過社交媒體廣泛流傳並已先後出版了5本單行本,在香港、台灣及內地廣泛流通。本地大學個別課程更將之列為指定參考書,內地也有多個網站經常引用本欄的案例,小小專欄逐步深入民間。

(三)最令我們感到欣慰的,是在不同場合上碰到不少人士(大部分是年輕人)提到《社創群英》對他們的啟發及觸動,例如「我每個周末看《信報》的時候,第一篇看的是社創群英」……筆者在《信報》寫稿數十年,終於聽到一些我渴望聽到的讀者反饋。

藉創業實現理想

筆者是好單位(The Good Lab)創辦人之一,初期獲大業主贊助,開創了一個面積2萬多方呎的共享工作空間,是首個專為有社會使命的組織及人士提供另類工作環境的新天地。

不過,經過6年後,業主開始收取市價租金,我們便搬到一個較小的單位,好單位團隊繼續提供社會創新的顧問服務,但要放棄共享工作空間的部分,甚為可惜。

不過,皇天不負有心人。兩年前,本人與一位30多年未有見面的中大校友重逢,他說在荔枝角有一個超過1.4萬方呎的空置單位,問我有何建議將之善加運用。

我反問他最希望用來做什麼?他說曾經參觀過好單位,印象很深刻,如果可以把它打造成讓年輕人創業及發展事業的地方,那就最好不過。我馬上說,好眼光。我們正需要這樣的一個場地,就讓我參考好單位的正反經驗,替你設計一個嶄新的共享工作空間。

2017年3月首次浮現這個想法,經過3個月的策劃,再加上3個月的裝修,同年10月便正式對外開放(www.dreamimpacthk.com)。

我們叫這個地方做夢創成真,是因為加入這個空間的人及組織都有他們的夢想,而這些夢想可以通過創業及創新來實現。有一句英文把我們創辦初心表達得淋漓盡致──Individual Dreams, Collective Impact,意思是我們各自有夢想,但集合起來社會效應會更大。

夢創成真在荔枝角,距離地鐵站只有4分鐘路程。1.4萬方呎的面積主要分成共享工作空間和活動空間兩部分。後者有多個大小活動室,最大的空間可容納200人。

與一般的共享空間不同,夢創成真的成員叫作夥伴,不是租客、會員,而且要通過頗嚴格的篩選過程才被接納,基本上我們的要求有三大重點︰組織的社會使命;是否已有一個可行的業務模式;及是否願意與其他夥伴緊密溝通及合作。

所有夥伴都要經過有點像「面試」的詳細交談,才會決定是否接納。

夥伴分兩大類,分別是駐場夥伴(Resident Partner),意思指同時使用共享工作空間及活動空間的夥伴;以及非駐場夥伴(Non-resident Partner),指那些只使用活動空間的夥伴。目前有超過70個夥伴,包括17個駐場夥伴。夥伴根據他們使用空間的大小及時間來繳付費用。

冀18區設基地

夢創成真沒有政府或基金會的資助,而是以商業模式運作,預計4至5年內才能做到自負盈虧,我們的政策是讓夥伴們享受低於市價的收費,同時為他們提供物超所值的服務。

現時香港的夢創成真可說是獨一無二,它的意義在於開創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空間,讓一班志同道合的人士在同一地方各自創業及發展事業,但又可以互相學習、鼓勵及支持。

假若你有機會到夢創成真參觀(隨時歡迎,不用預約),便會感受到在別處難以想像的景象。

十多個不同的企業共處一堂,創辦人及同事大多是年輕人,各自在不同的大小空間工作,大部分地方沒有間格,工作枱之間只有很短的距離,旁邊的人可能是另一家公司。小量的辦公房間亦以玻璃作間格,一目了然。

基本設計是開放而有自我空間,獨立而方便溝通,雖然不同企業各自有不同的業務及挑戰,但大家彷彿是一家人,共同目標都是創造一個更美好的社會。這樣的工作環境實在是夢寐以求。

近年來,世界各地都熱中探討「未來的工作」(Future of Work)這話題,包括為什麼我們要工作?工作怎樣才有意義?如何設計未來的工作?工作與收入的關係應該怎樣理解等。

這些看似是抽象而難以在短期內有答案的問題,但此時此地,觀乎過去數月來年輕人的行動,這個絕不是遙遠的問題。

試想像,待近期發生的社會事件平靜下來,年輕人始終都要謀生、工作。他們嚮往的是什麼工作?在大企業打工做一粒螺絲?在唯利是圖的傳統企業苟且偷生?在政府部門接受官僚主義的磨煉?抑或在有社會使命的企業或機構貢獻所長?或是自我創業來創造與自己價值觀一致的事業?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通過有意義的工作來改變社會?

夢創成真踏出了一步,展示了一個可能性,在這裏任何人都可以創造他們的事業,在一個舒適、輕鬆、活潑的環境中盡情發揮所長,在創造收入的同時又可以直接貢獻社會。

坦白說,夢創成真是我近年來最引以為榮的成就,更感謝另外4位聯合創辦人一起發夢,齊心合力將它夢創成真。特別感恩的是負責領導及管理這個場地的團隊,全部都是年輕人。

我現在的夢想是希望在全港18區都創立類似夢創成真的基地,希望你與我一起發夢,將之實現。

夢創成真在11月8日將舉行兩周年紀念,如想出席請與本人聯絡。

作者為仁人學社及夢創成真的聯合創辦人謝家駒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