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正常」人,我們總過於意識到我們自身的「正常」,從而把所有與我們有異的都打造為「不正常」,卻沒有可能想過這是別人的「日常」。殘疾人士正是最經常被我們忽視的一群,但如何讓社區對他們來說與我們一樣方便,新加坡就成立了SG Enable,更建立了Enabling Village,真真切切地打造共融社區。
有一條影片在新加坡瘋傳,一位用餐婦人對着店經理咆哮,原因是一位方姓聾人清潔員誤解了她的意思把餐盤收走,根據事後的採訪,當時婦人正打算為碗裏的異物拍照,但方姓清潔員誤以為她已經用餐完畢。憤怒的婦人因此找來店經理狂罵,並聲稱聾人應該待在家裏當乞丐。
儘管新加坡有立法禁止種族與宗教歧視,但卻沒有對殘疾歧視的規範。新加坡將殘疾人士病理化,一定程度強化了殘疾人士是無能力,永遠需要依賴他人特別照顧的刻板印象;好像不管遇到全球化與社會轉變,他們都是有困難的人。1998年的一份報告中,新加坡「身障人士僱用、可及性與交通委員會」(Committee on Employment, Accessibility and Transportation for Disabled People)指出當時新加坡社會普遍認為殘疾人士本身無任何能力、無法工作,是國家跟家庭經濟的負擔──這種污名化殘疾人士的現象其實並不罕見。
助殘疾者發揮隱藏天賦
因而SG Enable、新加坡協助身障者自立局成立,徽標包含受更改(Δ)符號,代表希望通過及時獲得訊息和推薦服務,補助金和支持,增強殘疾人及其護理人員的能力,為殘疾人士能夠為更包容性的新加坡創造積極的改變而做出的努力,希望塑造一個更具包容性的新加坡,把人們團結在一起,以幫助建立一個更加統一的社會。
2015年,SG Enable更有另一突破,就是設立Enabling Village──是新加坡加強身障服務總藍圖(Enabling Masterplan)政策下的一環,希望為殘疾人士打造一站式的社區服務中心。Enabling Village首要目標是協助殘疾人士自力更生,由安排多樣化職業培訓課程(如餐飲、家務、藝術)開始,協助殘疾人士評估求職能力,到幫他們配對適合的就業機會,中心一站式服務期望可以發揮和放大殘疾人士長期被忽視或隱藏的天賦。
SG Enable亦會邀請不同商業單位進駐Enalbing Village,除了提供殘疾人士就業機會,這些合作企業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原本就向一般大眾開放,合作企業再導入「通用設計」精神,調整一些店面設施和陳設,例如園區內的Fair Price,是新加坡知名平價連鎖超市,透過提供坐輪椅者也可使用的購物車、降低商品陳設高度並加裝服務鈴等機制,改善長者與殘疾人士的消費體驗,讓他們擁有與一般人無異的自主生活方式。
增交流機會扭轉歧視心態
Enabling Village的社區設施,除了在設計上滿足特殊族群的使用需求,也對社會大眾開放使用──幼兒園中殘疾孩童與一般孩童各佔一半;健身房裏長者與殘疾人士和周圍居民們一起運動。這樣的設計,一來可協助殘疾人士和社會建立連結與交流機會;二來更可潛移默化地扭轉社會大眾的心態,讓大眾能夠同理並接受與自己的各種不同。SG Enable的工作人員說,周遭居民對於 Enabling Village的接受度相當高,幼兒園和健身房在使用上已出現供不應求。
此外,也有許多國內外社區中心紛紛前來取經,向他們請益該如何導入這樣便民且通用的設計。新協立希望把園區作為一個實驗基地,致力推動「適合每個人、每個人都能擁有(Something for Eneryone, Everyone for Something)」的服務模式,他們樂於把此經驗分享給更多人,並持續探索把此模式複製到其他地方的可能性。
Ivan Chin原本從事物流業,參與過一次改變人生觀的志願活動後轉而服務「以人為本」的工作,積累到社會界別(NCSS/Comchest)、保健(NHG、MOHHZ、AIC)和民政事務(SPF/NCPC)的豐富經驗,在項目管理、社區夥伴計劃、籌款和志願服務管理上擁專業技能。
他熱中於組織和學習發展,因而考取了新加坡國家認可的「專業培訓師」資格,並擁有美國神經語言規劃項目(The American Board of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的神經語言認可規劃師資格。幫助別人達到夢想,令他更熱心去協助個人、團體和機構發揮潛能。
他是志願者和社會企業家的堅定擁護者。多年來,他激勵和啟發別人的能力,使無數青年、個人和機構受惠。他目前為社會企業家提供顧問服務,並通過社會的綜合服務學習和社區參與計劃繼續與年輕人合作。
他現時是SG Enable的夥伴項目主管,負責企業社區夥伴和志願工作,促進公私營夥伴合作,從而令殘疾人士及其摰愛親人在更加共融的社會中生活。Ivan將於11月21日至23日來到社企民間高峰會作演講嘉賓,屆時會講解更多「 樂在共融」的實際運作。如果想了解更多有關共融社會企業的發展,可留意相關活動資料。
作者為仁人學社創新顧問黃文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