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Page

「人無夢想,同條鹹魚有咩分別?」這句經典電影金句家喻戶曉,但是不是每個年輕人都能夠找到自己的夢想呢?尤其對於資源匱乏的年輕人來說,他們需要反思自己究竟適合做些什麼、能夠做好些什麼。要走出這個困局,他們需要的正是夢想。

王仲傑是會考狀元,大學畢業後任職美資銀行副總裁,兼任流行曲填詞人。一次在天水圍某中學教授創意寫作的經驗,徹底改變了他人生的走向。他得悉不少元朗區學生資源較短缺,有些甚至連中環也未曾踏足過。學生生活圈子簡單,沒有興趣,沒有夢想,更沒有想過自己的人生要怎麼走。這令他反思:現有的教育制度究竟缺少了些什麼?王仲傑不願看見學生在追求考試成績和專業資格時忽略個人思維,更不願看見我們的下一代對未來失去希望。

這個想法令他決心把這份本屬義務性質的教育工作轉為正職。2011年,他辭去銀行的工作,成立了社會企業「籽識教育」(La Violet Education),針對青少年的成長發展需要,為不同學校和機構設計創新課程及活動。最初王仲傑以北區、天水圍、屯門的學校為主要對象。這些學校的學生以基層為主,資源較少,學習成績不突出,但籽識的課程引導和開拓他們的創意思考和表達能力,令學生容易跳出框框。

培育夢想 生涯規劃

對王仲傑而言,創意思維訓練是重燃年輕人希望感的關鍵所在,與其幫助他們為職業鋪路,更急切的應是幫助他們規劃人生,建立夢想。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一個人只有認識自己,熱愛生命,才能走出自己的路,建立屬於自己的事業和其他。所以,籽識設計了不在考試範圍內的創意教育,與不同界別的機構合作,在一百多間中學推行內容豐富的互動體驗式課程。其中包括:與樂施會合作的「扶貧教育工作坊」、中電的「校園工程師」、羅兵咸永道的「生活理財工作坊」、利希慎基金支持的「環保思維設計課程」。這一系列課程都是希望幫助年輕人加深了解社會的多元面貌,在探索社會的同時培育創意與創新思維,認識自己。這家社企規模雖然不大,但課程內容設計新穎及實用並重,學生參與度高,甚受老師歡迎。

王仲傑於2014年開始推動「今生不做機械人」夢想計劃,獲得很好的迴響,於是他正式成立籽識慈善基金營運這項活動。去年,基金得到香港賽馬會支持,舉辦專為年輕人而設的夢想計劃,連同協辦和策劃其他不同的年輕人活動,籽識教育每年接觸數以萬計的年輕人。此外,籽識教育亦與本港大學生衝出香港,到首爾及台北了解當地各項社會創新工作,參觀當地企業及與當地人員交流,認識各地社會趨勢。

創意學院 自主學習

作為創意教育的延伸,王仲傑於2014年成立了「陸續出版」(Under Production),推動創意實踐,為具潛力的年輕人及半職創作人提供平台,幫助他們接洽工作,包括平面設計、書籍出版、音樂以至創意數碼媒體、影片製作等。透過這些實在的工作,年輕人可逐步提升技能,並獲取豐富的社會經驗。陸續出版於成立第一年便能自負盈虧,數年內便已經完成超過200個項目,曾合作過的年輕人超過200人。

今年,王仲傑把已有的元素結合,成立「籽識創意學院」,招收已完成中四或以上教育程度、夢想投身創意工業的年輕人。學院以人為本,教授專業創意技能,並以設計思維作培訓,細節和進度根據學員情況而調校,沒有死板的教材及課程,藉此提升學習動機,並透過實習或正式工作機會建立實踐創意的基礎,讓學生認識社會。籽識已得到超過8間機構表明願意聘用創意學院的學生,畢竟市場對創意人才需求甚大,但主流學校卻未能滿足市場需要。

精簡創業 建樹教育

王仲傑最初以最精簡的形式創業,由設計課程、向學校推銷、授課等都一腳踢,基本上不需要很大的資金。直至2016年,他看到發展的機會,便邀請數位社會企業家入股,獲得數十萬資金用作招聘和宣傳,令公司在2017年得以倍計成長,累計下來,現在已有超過10萬人參與過籽識的教育活動。估計今年籽識教育及其子公司的營業額將達到1000萬元。公司亦參考英國的社會企業盈利分配模式,把純利平分4份,作為員工花紅、股東分紅、捐款支持青少年社創發展或慈善用途及作為內部運作與發展開支。

由一個教育素人開始,王仲傑轉身成為青年教育工作者,與年輕人建立共同語言和目標。數年下來,他摸索出嶄新的教育模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令創意思維得以落地實踐。王仲傑相信年輕人,希望他們都能找到夢想,發揮所長。

我們不奢望教育制度有翻天覆地的改變,但希望有更多像王仲傑般有心有力的教育企業家,開辦更多優質和不同類型的課程,從外影響整個教育生態環境,讓年輕人有另類選擇,闖出不一樣的人生路。

作者為仁人學社聯合創辦人和副主席蔡美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