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Page

費特力.克遜(Frederick Hutson)或許是最典型「走歪路」的年輕人,有着企業家精神卻因貪圖「快錢」入獄。費特力在獄中看出社會需要與商機同時存在:全美國共有230萬名囚犯,他們的親友人數多達2000萬,但雙方接觸渠道少且代價高;又有調查顯示,他們若能持續與親友聯繫,未來再犯罪的機會率大幅降低。費特力因而創辦了Pigeonly,這是一個囚犯和親友的溝通平台,並改寫了許多在囚者──包括自己──的人生。

年少犯錯 牢中尋找商機

費特力在紐約布魯克林區長大,他的單親媽媽在家裏經營小餐廳,一手養大四兄弟姐妹,他自小就有企業家頭腦,透過當跑腿或修理東西幫補家計。中學畢業後入伍當空軍,退役後,他在佛羅里達州從事買賣小型公司的貿易生意,可惜誤入歧途,藉走私毒品「賺快錢」,年僅24歲就被逮捕及判監4年3個月。

進入監獄後,費特力發現囚犯與親友聯絡既困難亦欠效率,獄中不能上網,只能靠傳統郵遞書信或長途電話聯繫,但現代人溝通依賴科技,親筆寫信和寄照片對人們來說並不方便。儘管費特力跟家人關係很好,他也少有收到照片。加上囚犯會經常被移送往不同的監獄,親屬也很難追蹤其位置,讓雙方更難取得聯絡。

另外,囚犯要跟監獄特准的私營公司簽合約才能打電話,該些公司會與監獄瓜分盈利。電話費高達每分鐘14美元(約109港元),但獄中工作平均時薪才得1.25美元,即是要勞動12個小時才足以打一分鐘電話。

在這個一人一手機的年代,要求親友坐下來寫信和打印照片根本不切實際。費特力想,為何沒有一個平台,可讓親友簡單地打印出手機、電腦或社交網裏的電郵、短訊、照片甚至新聞,然後幫你裝入信封內再寄給囚犯?

冀助釋囚更易重投社會

出獄後,費特力馬上實現了這個想法,在2012年創辦了Pigeonly,希望為囚犯提供簡單的溝通平台,透過親友傳遞的關懷,紓減獄中生活所帶來的壓力,同時給予更多正能量,助他們在出獄後更容易重投社會。

費特力認為,除了那7%的暴力罪犯,其餘大部分在囚人士都是為金錢而犯罪,如走私販毒、詐騙、商業罪案等,他們其實都有企業家的頭腦,只是動機和操守出了問題。假如他們能把動機和才能循正面發揮出來,必可對社會帶來貢獻。然而,大眾往往只重視司法,很少協助囚犯重新投入社會。有調查指出,囚犯出獄後的3年間,68%會因不同原由再次被捕入獄,不過能保持與親友接觸者,再犯罪的比率明顯較低。

他很快便把這個主意變成一個簡單的網站,但如何才能讓囚犯得悉這個平台?於是他把政府公開的囚犯資料,包括他們在囚位置、出獄日期等編成目錄,再用直郵廣告向囚犯推銷其產品──5毫美元打印一張照片,居然有25%的回饋率,很快就得到2000名客戶,每周打印1萬張照片,證實了市場需求。之後,他把服務聯繫到囚犯搜索平台,讓相關親友可以便捷地找到囚犯所在。

親身經歷說服投資者

接着,費特力前後跟60名投資者會面,最後有6人感興趣並投資了共100萬美元。這對他來說是很大的挑戰,因為沒有幾個投資者會願意投資巨款在一名更新人士身上。但他在獄中的經驗能體會到這個邊緣群組的最切身問題,也比任何人更了解該市場,這些均是投資者相信Pigeonly的原因。

開業第三年,費特力再開發了廉價長途電話服務,運作有如電話卡,把價錢降到6仙美元一分鐘。現在,服務內容已擴展至電郵、照片、網上文章、明信片、賀卡和電話通訊等,月費一律是5美元以下的合理價格。Pigeonly待囚犯如普通人,為他們提供高質的客戶服務,這跟其他囚犯服務供應商風格迥異,結果突圍而出。

美國的監獄工業是一個總值1800億元的經濟體,但整個刑事司法系統卻非常落後,幾乎是社會上唯一不倚靠數據來營運的工業。由於司法系統是地區性的,每區都以不同的方法和格式來記錄數據。費特力決定重新審視這個市場,立志成為第一間以科技改革該系統的公司,目標是要整合散亂的數據,創造一個開放式數據庫,讓市場上其他創業者也能共贏,一同創造改變,例如增加願意聘請更新人士的僱主、房東、金融機構等。至今,Pigeonly已經歷了5輪融資,共籌得500萬美元的資金;於2017年賺得150萬美元的收入。

作者為仁人學社特約專欄作家

Katherine.sy.la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