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Page

根據世衞報告,尼日利亞的產婦死亡率是全球第四高,每10萬名產婦中有最少800人在分娩期間死亡,大多數是因失血過多喪生。

美籍非裔的譚美(Temie Giwa-Tubosun)曾經在家鄉目睹與她同齡的年輕孕婦失救身亡,發現產婦死亡問題並非源於血液存量短缺,而是醫院不知道該從哪裏找到所需血型的血液。

4年前譚美產子時,同樣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她於是毅然成立了網上平台LifeBank,結合科技、大數據和智能物流,幫助尼日利亞醫院找到適合的血液,並承諾在55分鐘內將血包送到醫護人員手中,至今已拯救數千條生命。

親睹失救苦況 成行善原點

4年前的情人節,美籍非裔的譚美在明尼蘇達州迎接她的小寶貝出生,並為他取了一個西非約魯巴族(Yoruba)常用名字Eniafe,意思是「親愛的」。Eniafe屬早產兒,出生時只有兩磅重,母子二人均要入住深切治療部。雖然譚美的產子過程非常艱辛,她反而覺得自己幸運:「我能夠活下來是因為我身在美國,要是在家鄉尼日利亞,我應該沒命了。」

今年33歲的譚美生於尼日利亞西南部一個小鎮,中學時期舉家移民美國。至2009年,她參加了英國國際發展部(DFID)的實習生計劃,被指派往尼日利亞協助貧困婦女。這是譚美闊別家鄉十多年後首次回去,期間她遇到一名年輕孕婦Aisha,當時該產婦已經在床上掙扎了3日3夜,還是沒辦法把孩子生下來。這不是什麼奇難雜症,本應一個簡單的剖腹手術就能令Aisha母子平安,可惜當地醫院連日來也找不到合適血型的血液,因此久久未能施救。數據顯示,尼日利亞每年有26000名孕婦因失救致死。

譚美無法忘記這位勇敢的媽媽,亦意識到落後地區女性何等需要援助:「她(Aisha)痛苦掙扎着,堅忍着、等待着有人為她送來簡單手術所需的物資,救她一命。」

雖然譚美沒有即時投身幫助貧困婦女的工作,但那次經歷有如在心中埋下了種子,等到適當機緣便會發芽,而那個時機正正是譚美分娩之時。「每一位媽媽都應該看到自己的孩子長大成人,這個信念一直推動着我,尤其當我的孩子差點夭折,更令我意識到我不能再視而不見了。」譚美道。

庫存不缺 弊在資訊欠流通

於是,譚美毅然辭掉醫療管理的工作,搬到尼日利亞最大城市拉各斯(Lagos)居住。隨後的一年裏,她接觸了許多醫療專家,探討當地孕產婦死亡率高企的成因。經深入研究後,她發現問題比她想像中嚴重得多,「受苦的不止婦女,還有5歲以下、患有瘧疾的兒童、癌症病人、需要洗腎的病人、車禍傷者等。基本上,到醫院求醫的人中,三分一都需要輸血。」她亦發現很多時候醫院未能為病人輸血,並非因為血液存量短缺,「事實上,我們的血庫不缺血,問題的根源是醫院不知道哪一個血庫有他們所需的血型,這正是我們最急須解決的問題。」

2015年12月,譚美在兩名資訊科技專家的幫助下,建立了網上平台LifeBank,把醫療機構、血庫和捐血者連繫起來。你可以把LifeBank想像為醫療版的外賣速遞App(應用軟件),醫護人員只要在網頁或手機App上輸入所需血型、血液產品類別、數量、價格範圍等,LifeBank會根據這些資料再就路程遠近、緊急程度等作出配對。「以往一家醫院只會跟一至兩個血庫合作,有了LifeBank後,醫院就可以連繫到附近最少40個血庫。」

醫療版外賣App 55分鐘送達

為減少路面情況對運送的影響,LifeBank的司機團隊只會利用電單車送貨,並承諾在55分鐘內將血液產品送到目的地。

不過,當地氣候酷熱潮濕或致血包變壞,因此譚美為電單車的外賣箱加裝了冷凍鏈系統,把溫度維持在攝氏10度,保證血漿、血小板、紅血球等不會在運送途中變質。

運送盒更設有藍牙保險鎖,確保只有收件人才能打開。費用方面,運送一品脫血液,LifeBank會向醫院收取1.5至15美元不等。「對於血庫來說,我們的創新項目改變了他們的經營模式。我們的平台有評分制度,那些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的血庫會得到較高分,自然有更多客人向他們購買,這樣他們便有更多資金去完善產品測試和服務。」

LifeBank這間資金不足5萬美元的公司,開業僅3年便顛覆了拉各斯的血液供應鏈,它至今已經把逾11607個血包運送給614家醫院,拯救了最少2572條性命,因此避過悲劇的家庭更不計其數。與此同時,該平台亦令預約捐血更見方便快捷,並且推出了獎賞計劃,成功鼓勵6000多人加入捐血行列。譚美形容:「當我知道世上有人因為我一手創立的小型公司而存活,我感到無比快樂,我找到了生命的意義,這亦是我人生中遇過最美好的事。」

隨着今年初有投資者向LifeBank注入20萬美元(約156萬港元)資金,該公司將擴展業務至尼日利亞首都阿布賈及中北部的卡杜納州(Kaduna),並會運送血包以外的醫療用品如氧氣和疫苗等,「我們的任務是於10年內拯救100萬條生命」。

作者為仁人學社特約專欄作家

Email:fiona.puiyu@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