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Page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百歲人生與你 系列文章

「人為什麼要生存?」不單是哲學家才思考的問題; 百歲人生有什麼意義?需要每一個人自己去回答。     今天向大家推薦一本書:The 100-Year Life: Living and Working in an Age of Longevity(London: Bloomsbury,2017),作者是兩位倫敦商學院的教授,分別是經濟學家及心理學家。中文版譯作《百歲人生:長壽時代的生活和工作》(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18)。   筆者打算用五篇文章來介紹這本書: 一....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商業慈善合一 談影響力投資

日前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表報告,指全球若保持目前速度繼續暖化,最快2030年就會出現嚴重災害,要避免這情況,全球須於2030年前減少45%二氧化碳排放量。要逃離這個「大限」,人類生活與文化必須出現一種顛覆性的轉變,而這必須包括資本市場的根本性變革。由史上巨富洛克菲勒所提出的「戰略性慈善」,再演變至洛克菲勒基金會於2008年提出「影響力投資」,探索如何結合商業及慈善既有模式,以及改善目前的大量社會問題。 乾貨店員變石油大亨 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信用卡「碌」出行善創意

本世紀信用卡產業蓬勃,美國與香港等資本主義城市,據統計更是平均人手兩張信用卡。為吸引客戶,信用卡優惠、積分計劃五花八門,但想必大家都試過忘記兌換積分以致浪費了。美國的史提芬.嘉騰(Stephen Garten)因一次經驗,啟發他創立Charity Charge,以這張新概念慈善信用卡為這些積分、為客戶、為慈善機構提供一個嶄新想像和機會。 換領積分啟發奇想...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半邊天」的革命

珍妮(Jenny Bowen)與丈夫理察看到《紐約時報》上一幅插圖,是一個中國孤兒極度可憐的面孔。兩人既震驚又感動,覺得非做點事情不可。最後決定去中國領養一個孤兒,這是1996年的事。珍妮是一名電影編導,丈夫是攝影師,住在美國影城荷里活。 經過了18個月的申請過程,終於在廣州領養一個不到兩歲的女嬰。第一眼看着她,珍妮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瘦骨如柴、連站立也不會,面無表情、不言不笑,也不讓任何人觸碰。 孤兒的三個出路 回到美國,珍妮悉心照顧這個陌生的女兒。很快地,她的健康大大改善,開始會說話,和其他小孩子玩耍甚歡。...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當YouTube遇上三農問題

「農村很窮,農民很苦,農業很危險。」這句話是對中國三農問題最廣為流傳的概括,而這句話也同樣適用於另一個農業大國 ——印度。 據統計,印度有61萬個村莊,超過6億的農業人口。印度平均每個農民的年負債額達到300美元,而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每天的收入還不到2美元。為了改善生計,農民不得不過度使用化肥、農藥來提高畝產,時間長了就會導致土質下降,耕種成本反而上升。與此同時,一些先進的農業技術和農耕方法卻遲遲得不到有效推廣。 印度的三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