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Page

筆者最近獲得《國家地理》推選為「2017華人探險家」之香港代表,表彰我在退休後推動香港及內地社會創新之工作及貢獻。我在領獎典禮上以「來日方長──未完成的探險」為題,暢談眾多未完成的探險,包括:共融運動、精益創業、社創投資、共益企業、全民環保及可持續旅遊。我估計,未來10年才是我事業的高峰。

我的探險工作不能單獨地進行,所以正在物色大量探險員,尤其是探險隊長。我將提供訓練及支持,並以身作則,發揮團隊精神,力求在不同領域上屢攀高峰,改變世界。

在世界各地亦有所謂inclusive sport,意思是讓傷殘人士參與及享受體育活動。這些活動固然十分值得推廣,但它們大多有兩個特點:其一,傷殘人士與傷殘人士一起參與體育活動,很少有與健全人士一起進行,嚴格而言,算不上「共融」;其二,差不多全部都是有政府或基金會贊助提供場地、訓練及營運經費,類似一種社會福利。

共融運動開先河

我們想開發出來的共融運動,有很大的分別。首先,我們參考黑暗中對話的經驗,設計出一種嶄新的球類活動,全部坐在輪椅上進行,並且由真正的輪椅人士擔任教練及裁判,目的是讓輪椅人士與健全人士一起進行體育活動,同時又為輪椅人士提供有尊嚴的工作,正如黑暗中對話及無聲對話為盲人及聾人提供大量有尊嚴的工作一樣。

其次,我們這個活動是以自負盈虧的方式來運作。參與的健全人士需要付費,特別是來自企業的參加者,這些收入要支付所有訓練、場地及推廣的費用,並要有盈餘。即是說以社會企業的方式來營運,並可以不斷擴充規模,讓更多的人體驗共融運動。

精益改變世界

精益創業是lean startup的翻譯。世界各地都有很多創業活動,但長期以來,人們都找不到成功創業的秘訣。有很多創業者成功之後也會著書立說,但讀這些書只能令你認識到多一點創業過程的事跡,但不能令你掌握到創業的方法。

2010年初次有一本以lean startup為名的專書出版。從此改變了創業生態。簡單地說,一般創業的失敗率高達90%,但假若懂得運用精益創業的方法來創業,成功率可高達60至70%。

這套方法可應用在社會企業上,一直以來,仁人學社是本港唯一提供這方面培訓及輔導之機構。我們希望把它更廣泛地推廣,讓所有社會企業都能運用它去改變世界。

香港號稱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但社會企業要獲得融資卻難比登天。政府雖然大力推動社企發展,並有各個基金為社企提供資金,但卻只以無償資助來進行,十多年來也未有考慮提倡股權投資或貸款。坦白說,用無償的資助來推動社會企業的發展是不合時宜的,很多志願機構獲得資助後成立的社會企業,往往用完資助後便難以持續經營下去。時至今天,香港社企需要的資金,應該以股權投資或貸款來提供,我們需要在這方面有重大的突破。

社創投資異常缺乏

所謂「共益企業」是指Benefit Corporation或Certified B Corporation。這是源於美國的一種嶄新的企業形態。長期以來,一般人認為企業的唯一目的就是為股東謀取最大利益,所謂在商言商,其他考慮全部次要。但是近年來愈來愈多企業家質疑這個想法,他們認為企業除了要照顧股東的利益外,必須同時兼顧其他持份者的利益。

倡導共益企業的機構B Lab更推行了一種認證制度,讓世界上任何以地區的企業都可以申請為認證的共益企業。目前已發展成為一股席捲全球的浪潮,美國、歐洲、拉丁美洲、澳洲及紐西蘭,以至台灣、香港及中國大陸皆有共益企業的出現。在香港,我們需要積極推動此運動,並協助內地企業向這方面加速發展。這是關係到資本主義制度能否自我改善的重大問題。

全民環保義不容「遲」

相對於亞洲其他大城市,包括台灣、新加坡、首爾、東京等,香港市民及政府的環保意識都大大落後。即使政府已開始推動一些遲來的環保政策,市民的環保意識及習慣仍有待大幅度改善。例如政府在全港18區建設綠在區區計劃,民眾的反應暫時都是頗為冷淡。我們覺得環保工作需要由民間團體推動,包括NGO及社企,但目前環保領域的社企甚少,未能發揮作用。

放眼未來,需要大量發展推動環保而又能夠自我造血持續發展的社企,結合眾多的環保倡議組織及志願團體,再借助政府的政策及資源,才可以大大提高保護及改善環境。

這裏所說的可持續發展的旅遊,不單是指經濟上的可持續性,而是在世界各地所掀起的一股旅遊業改造運動,使旅遊業變得更環保、更照顧從業員的生計及待遇,更尊重當地的文化及傳統,更收窄旅遊業發展所帶來的貧富懸殊等。很可惜,香港一般市民,以至整個旅遊業都未有意識到可持續旅遊的重要性。例如2017年是聯合國「可持續旅遊年」,但媒體上似乎完全沒有這方面的報道及介紹。

旅遊業在全球各地都有長足的發展,而且是一個不易被「自動化」取代職位的行業,因此在可預見的將來,就業人數會不斷上升。在世界各地,亦出現愈來愈多的嶄新的旅遊體驗,香港亦需要急起直追,開拓新的旅遊體驗,把「購物天堂」蛻變為「體驗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