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Page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

以社會創新改變世界的人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共益經濟圈方興未艾

不論是去年談得沸騰的黃色或藍色經濟圈,還是在疫情肆虐下的企業顛覆或轉型過程,大家更着眼於社會和企業的永續發展。 經濟圈得以持續發展,有賴生態系統維持,讓成員有機會茁壯成長。成熟的經濟生態圈,需具備產業鏈的上、中、下游完整配套,推動資源循環增值,凝聚各方和跨業界的支援。...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衞報》數碼轉型成功 共益企業影響世界

英國老牌媒體《衞報》今年為傳媒數碼轉型及社會創新界帶來兩個重磅好消息:衞報傳媒集團(Guardian Media...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追星捐款低門檻 推動慈善民主化

有沒有想過只要捐出十美元,便有機會與傳奇樂隊坡頭四成員Paul McCartney一起在舞台上高歌?你又有沒有想過只要捐出十美元,便有機會與美國隊長Chris Evans一起觀看復仇者聯盟的電影首映?本文所介紹的社會企業家Matthew Pohlson和Ryan...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線上教育關鍵在OMO

自從新型冠狀病毒席捲全球,各行各業停擺,生意固然大幅萎縮,日常生活亦大受影響。商業和消閒出行都成為禁忌,更可怕的是,沒有人知道社會何時回復正常。在這惡劣環境下,有一門生意彷彿一枝獨秀,儼如商機無限。這就是「線上學習」(Online Education)。...

社會影響力債券助首爾兒童

投資涉及風險,但如果投資涉及社會利益,是否能從根本改革社會服務的運作模式?近年興起一種名為「社會影響力債券」(Social Impact...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創新運動程式 汗水轉化善款

運動的好處毋庸置疑,但都市人總是欠缺動力。如何結合運動、慈善和利益,讓跑步變成一件更「有型」及有意義的事?Gene Gurkoff是馬拉松愛好者,面對朋友和家人愈來愈冷淡的籌款意欲,Gene靈機一動,創辦了手機應用程式Charity...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健康快餐 縮窄貧富飲食差異

在百物騰貴的香港,美式快餐往往是窮人無可奈何的選擇。遠在美國洛杉磯,與荷里活、比華利山並存的低收入社區亦面對同一難題。...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險企轉型社創 塑造業界新氣象

「喂,陳生,好久不見,我而家轉咗做保險呀……」想必不少朋友都接過這種電話,不甚懂理財的,可能更會覺得「怕怕」,馬上掛線。買保險是一種未雨綢繆的方法,但同樣保險業在不少人心中種下了牟取暴利,「等到佢賠都死咗」的負面印象。在美國紐約,有一間名為Lemonade的保險初創企業。在CEO Daniel...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數碼科技保留原住民藝術

無論世界哪個角落的原住民,大多擁有靈活的巧手,加上親近自然,對動物的認識和超自然的想像也豐富於常人。但急速的城市發展節奏,森林、平原和河流也成為城市擴張的邊界。曾經象徵世界多元文化的部落(tribe),也在「城市化=繁榮」的論述下受到連番挑戰。「原住民」不知何時變成了落後的代名詞。 Roots...

新人力仲介 助更生者搵工

美國現時擁有世界上最多的在囚人口,同時監禁率亦位於全球之首。2018年,每十萬名成年人就有698人身陷囹圄。另有數字指出,估計現時約有7000萬名美國人留有案底,佔全美人口約五分之一。 Richard...

淋浴巴士為無家者挽回自信

「世上最不平凡的美,是家裏的美。」英國著名劇作家蕭伯納說道。但不是人人必然擁有這份美,睡覺時他們伴隨的不是安眠曲,而是狂野飛馳的車聲;他們可關掉床邊的床頭燈,但中央控制的街燈不容他們任意熄掉。晨早起床,不得不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到公園洗手間洗刷一下。若洗手間人太多或關掉,就另找別處,不然就任由飽經滄...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創新STEM教育反轉課室

近年STEM 教育成爲教育界的潮流,結集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 (Engineering) 和數學...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太陽能照明 驅走農村黑暗生活

在非洲和許多發展中國家,電力供應不足,夜間照明成為了一大問題,人民要在漆黑的夜晚中燃點蠟燭或煤油燈照明,令日常生活非常不便。2018年末,世界上70億人口中有40億人口生活在Bottom of the Pyramid...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摸得到的時間

平日上班時,稍微轉一轉手腕,輕輕低頭就能看見手錶上的時間,或者亦能直接從智能手機的屏幕上看到顯示,便能知道時間。但有沒有想過視障人士能如何知道時間呢?他們不能利用普通的手錶來看時間,用智能手機也須透過某種發音的設定來讀取時間。Eone的創辦人Hyungsoo...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由脫貧實驗到「精準扶窮」

聖雄甘地曾經說過︰「貧窮是最邪惡的暴力。」貧窮可以逼人鋌而走險,蠶食人的意志、尊嚴、追夢與創業的勇氣,甚至要比其他人花更大的力氣才能實現跨代脫貧。 國際貧窮鐘(World Poverty...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對準千禧世代 手機革新推動扶貧

現代人習慣以各種高科技產品填滿時間,被動地接收熒幕上的資訊,與社會及人群日漸疏離。非牟利機構Global Poverty Project(GPP)深明大眾心理,在2012年推出針對網絡世代的計劃Global...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Shall We Talk?對話改變一生

「如果心聲真有療效,誰怕暴露更多?」對話,是近來時下熱門字眼,但如何發揮對話成效,影響力又如何?美國廣播電台主播Dave Isay為一場對話改變一生,繼而成立StoryCorps,紀錄千千萬萬個對話。 二十二歲的廣播電台主播Dave...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星Enabling Village打造障健共融社區

身為「正常」人,我們總過於意識到我們自身的「正常」,從而把所有與我們有異的都打造為「不正常」,卻沒有可能想過這是別人的「日常」。殘疾人士正是最經常被我們忽視的一群,但如何讓社區對他們來說與我們一樣方便,新加坡就成立了SG Enable,更建立了Enabling...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不一樣的媽媽

媽媽每個人都有,但每一位媽媽都不盡一樣。很久以前有一部電影叫《不一樣的媽媽》,是著名導演姜大衛執導的經典作品,劇情大意是飾演護士的馮寶寶,因喪子之痛,令她精神陷入瘋狂,並展開了一系列的復仇大計,最終當然是法網難逃。雖然這部電影只是一場戲,但是人生如戲,作為母親在一生中總會想盡辦法保護自己的子女,每一...

【社會創新案例】設計思維帶入校園 展人性化學習旅程

近年,位於美國新澤西洲的一間猶太日間學校——所羅門謝克特學校(Solomon Schechter School),成功將設計思維融入學校常規課程之中。為提升學習成果,校方不惜把傳統課室進行大翻新,改建為煥然一新的「創新實驗室」(Popkin Innovation...

網上遙距學習 重塑他人命運

網上授課雖然聽起來頗新穎,但其實並非疫情下才有的「產物」,相反,不少外國大學也曾採用這種上課模式。以美國南新漢普夏大學(Southern New Hampshire...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線上教育關鍵在OMO

自從新型冠狀病毒席捲全球,各行各業停擺,生意固然大幅萎縮,日常生活亦大受影響。商業和消閒出行都成為禁忌,更可怕的是,沒有人知道社會何時回復正常。在這惡劣環境下,有一門生意彷彿一枝獨秀,儼如商機無限。這就是「線上學習」(Online Education)。...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DonorsChoose眾籌自選教學法

眾籌不是新鮮想法,教育也是大眾高度關注的事物。美國DonorsChoose 公司就把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範疇連結,讓大眾直接支援弱勢教學的現場,減少老師因學科資金不足,而未能展開教學的想像,也解決了教學資源不均的問題。DonorsChoose 在20年內影響近...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科技創新打擊兒童色情罪案

兒童是未來社會的主人翁,保護他們健康成長至關重要。然而,猖獗的罪犯,在世界各地公然散播網上兒童色情影像和販賣兒童,嚴重殘害社會。美國荷里活著名演員及投資者艾希頓庫奇(Ashton...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教育革命翻轉大學

讀大學究竟是為了什麼?大學後的下一個階段就是投入社會,不少人希望找到一份高薪且體面的工作,平步青雲。即使我們不時控訴教育不公,期待着改變,但面對制度的框架,改革似乎仍然遙不可及。來自美國的Ben創立了一間新型大學──Minerva School,是其中一個顛覆大學制度的先鋒。 Ben...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教育素人播下夢想創意種子

「人無夢想,同條鹹魚有咩分別?」這句經典電影金句家喻戶曉,但是不是每個年輕人都能夠找到自己的夢想呢?尤其對於資源匱乏的年輕人來說,他們需要反思自己究竟適合做些什麼、能夠做好些什麼。要走出這個困局,他們需要的正是夢想。...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玩」轉社區遊樂場 造福660萬兒童

「玩玩玩,淨係識得玩!」這句說話可能大家都有被家長或老師責備過,但有否想過「玩」背後的力量有多大?近來有調查表示,有四成青少年未完成工作不敢休息或玩耍,部分人休息後更會內疚。美國一間社會企業KaBOOM!卻一直強調「玩」的威力,創辦人哈蒙(Darell...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社創群英:孟加拉「漂流教室」 把教育送上門

「如果孩子因洪水不能上學,那麼學校應該乘船去他們的家門。」建築師出身的里兹萬(Mohammed Rezwan)說。里兹萬在孟加拉西北部農村長大,自小目睹親友在雨季期間因為洪水無法上學,建築系畢業後決心要「順水推舟」,設立船上學校,以積極方法應付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帶來的挑戰。...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百歲青春:毋懼 無悔 無限可能

人類愈來愈長壽已是不爭的事實,問題在於:人類社會是否有準備迎接這個新時代的來臨,以及應付隨之而來的各種挑戰?最簡單的回答是:目前極度準備不足,同時完全低估了各種挑戰的嚴重性。...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LanzaTech善用生物科技 工業廢氣轉能

全球暖化日益嚴重,各國政府加緊減碳合作,企業還夙夜匪懈地尋找可持續的方案。位於美國芝加哥的綠色科技公司LanzaTech,便在再生燃料的領域上開創先河。創辦人Sean Simpson和Richard Forster發現在兔子腸道有一種細菌,可將廢氣中的碳轉化成燃料,開創減碳科技的先機。 跳出框框...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綠色洗髮精 種出循環經濟大樹

垃圾總是在我們無意之間產生,我們可如何打破既有想像,重新想像我們身邊的所有產品?台灣土生土長企業家葛望平打造的台灣本土品牌歐萊德O'right,從植物萃取洗髮精配方,到可分解瓶子,而瓶底藏着植物種子,除靠產品贏得許多國際環保設計大獎外,連企業本身都是「綠」得徹底,可謂循環經濟的最佳展現。...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印青冀恒河減廢 回收鮮花再造

恒河,是印度教的聖河,印度幾億人口安身立命所依賴的母親之河。人們在恒河取水、沐浴、成長,並且死去。恒河雖然神聖,但對印度以外的人而言,恒河極臭,污染亦相當嚴重。於2015年,兩位印度土生土長青年決心清潔恒河,鎖定每日以千噸計被扔進河的供奉後鮮花,成立社企Help Us Green...

太陽能全面照顧非洲家居

當我們以為煤油燈已不再是現代的產物,世界上尚有11億人因境內沒有全面覆蓋的電網,繼續使用傳統的油燈方式照明。可是,燃燒煤油會釋放有害的微粒子,可引致肺功能下降,增加哮喘和癌症的風險;大量二氧化碳排放也會加劇全球暖化。這不但反映煤油照明效能欠佳,還對個人健康和環境構成不容忽視的危害。...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透過網絡種樹 鍵盤戰士救地球

搜尋引擎是科技突破之下應運而生的創新,方便網絡用家快速得到想要的資訊,大型搜尋引擎如Google,更變成廣告公司,以商業模式營運。現代人無法離開網絡,花錢、耗神之餘更耗電,直接導致全球暖化。來自德國的青年Christian...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改裝廢舊手機 監聽雨林盜伐

熱帶雨林供應了地球三分之一的氧氣,並吸收近六成的人為碳排放,但非法伐木令全球雨林面積大幅減少,是導致全球暖化的第二大原因。可是,對於護林員來說,要在滿布植物枝葉、密不透光又充滿各種生物聲音的雨林中辨識出非法伐木者的聲音及將其繩之於法,既艱難也危險。美國工程師杜化(Topher...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永續耕法連結農夫消費者

日本農業舉世聞名,農夫堅持精緻及高品質的追求,不但維護了日本農產品的銷情,更穩定了農產品價格,估計全國農地佔近4百萬公頃。然而,日本農夫開墾農田時也會砍伐森林,導致土地荒漠化。加上,日本屬於島國,平原很少,可耕地的資源變得彌足珍貴。農夫在兼顧生產成本和穩定農產品質素之時,也需要思考可持續農業的模式。...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拯救雨林的瑪黛茶

巴拉圭冬青又稱「瑪黛茶」,是南美洲古老的飲品,起源於阿根廷、巴西和巴拉圭一帶,不少南美人把巴拉圭冬青奉為國寶級飲品,習慣每日飲用一公升。巴拉圭冬青含有豐富維生素,幫助淨腸和清除血液中的膽固醇,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和具有消脂瘦身的效果,已引起醫學界廣泛研究興趣,希望多了解巴拉圭冬青的特...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韓手機遊戲連結虛擬實體森林

「風暴來了,可愛的樹苗寶寶正被黑色灰塵籠罩,怕得瑟瑟發抖……」以上是一個關於樹木手機遊戲(App)的描述,這看似與普通的手機遊戲無異,但有沒有想過它的遊戲內容竟然能夠連結現實,為環保出一分力。韓國大學生金亨洙(Hyungsoo Kim)和鄭珉哲(Mincheol...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獲獎環保杯 免吸管輕易喝珍奶

數年前,一股台式飲料的熱潮湧進亞洲各地,香港也不例外,除了傳統台式茶飲店,愈來愈多新式手搖飲料店舖也旋風式襲港,放眼街頭,途人手中一杯手搖飲品隨處可見。手搖飲料好吃、時尚、方便,一杯冰凍珍珠奶茶,一個即棄杯、一支吸管,一次性容器可以喝完丟掉,大受逛街的男男女女所愛。不過在熱潮背後,有部分人開始關注塑...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星政府搭平台 活用設計思維築國

疫情蔓延全球,經濟停擺,很多行業都急速進行數字化轉型,克服疫情對實體業務所帶來的挑戰。但對於企業來說,要他們單打獨鬥變陣,始終不及借用外部技術和人才來加快企業轉型速度、經濟規模的表現好。 新加坡政府早就洞悉先機,發現各行業對人工智能、物聯網、感觀媒體 (immersive media)...

舊工廠變環保建築 美綠色產業新篇章

綠色建築在世界各地愈來愈普遍。雖然各國基於氣候、緯度不同,對境內綠色建築的規範各異,但宗旨仍然離不開為地球減少能源消耗、減廢、顧及生態與健康特性,希望建築物能與地球共生共榮。一般人認為綠色建築的外觀都充滿現代感,並使用多種設計元素,如外牆採用落地玻璃提供採光度、內部有雨水收集及能源節省系統、建築內外...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日本設計師 革新小島繫社區

「社區」這個詞耳熟能詳,但對於何謂社區,答案或許人人不同。日本著名「社區設計師」山崎亮(Yamazaki Ryo),受到災後重建的社區畫面震撼後,交出了自己的答案:「社區是由人組成的。」致力推動社區參與的他,藉幾個著名的日本社區設計計劃,完全打破對「社區」的既有想像。 阪神震災民眾啟迪...

激光過濾技術 冀救助「水難民」

「莫待井涸方知水珍貴」這句名言出自於英國前軍事理論家約翰.弗雷德里克.查爾斯.富勒(John Frederick Charles...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藝術祭背後社會意義

本港參考日本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而推出的鹽田梓藝術祭將由今天起至12月29日展開。香港從一個小漁港開始,在漫長發展中創造了開放、包容、多元和與國際接軌的文化。然而,過去數十年,我們側重地產及金融等發展,其他領域卻滯後不前。須知道二十一世紀的價值觀已不再是錦衣玉食、位高權重,而是尊重生命、歷史和大自然,令...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非洲婦煤餅打造無煙廚房

廚房油煙已成為健康隱形殺手,長期吸引,會令食慾大減、損害皮膚,但非洲婦女連一台抽油煙機也沒有,平日又使用木材作為煮食燃料,健康問題也成為一大隱憂。...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芬蘭桌遊諮詢激勵全民議政

芬蘭北歐式的自主教育領先全球,不行精英制,寓學習於娛樂,以公平、平等、尊重作為最高的全人教育理想。意想不到的是,政府也套用遊戲 (gamification )...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參與式規劃 讓街坊設計社區

可有想過,你能有份參與社區的空間設計嗎?設計思維作為一種以人為本的創意解難方法,如何用於社區實際演練?新加坡民間組織P!D(Participate in Design,「齊設計」)的創辦人米莎(Mizah...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社會創新解決居住問題

要說困擾香港的最大問題,想必大家都會回答是住屋問題。美國顧問公司Demographia發表的《2019年全球樓價負擔能力報告》指出,香港已經連續第九年成為全球樓價最「惡頂」的地方,樓價對家庭收入中位數比例進一步惡化,由2017年的19.4倍上升至20.9倍,即要不吃、不喝、不消費20.9年才能「上樓...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一盒藥搭順風車送到窮人手裏

我曾在西藏阿里無人區旅行時看到過「娃哈哈」的空瓶子,於是想到既然娃哈哈的管道如此廣泛,是不是可以用來在偏遠地區做些公益的事情呢?一個叫Simon Berry的英國公益人士也有過類似的主意,而且他真的去做了。 1988年,Simon...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VR治弱視 帶孩子走向光明

眼睛蓋着白紗布的兒童,他們看到的世界跟我們有沒有分別?他們患上了懶眼癥的弱視疾病。這種疾病常見於嬰兒時期至8歲之間,全球約有1.35億人患有懶眼癥。因為兒童的視覺未有正常發展,雙眼視力出現差距時,大腦會自動調節,依賴視力正常的眼看東西,而視力較差的那隻眼睛在長期失去刺激的情況下,最終令視力退化。但隨...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日「防災女孩」 避難教育變時尚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發生9級大地震,觸發海嘯吞噬了近2萬條性命,逾2500人至今仍未尋回。這場天災使日本本州向東移了2.4米,同時徹底撼動田中美咲(Misaki Tanaka)對災難和生命的看法,她遂成立了團體「防災女孩(Bosai...

專業自主 一場寧靜的護理革命

面對人口老化,醫院、院舍資源緊絀,在家安老是一個重要課題,但政府推行力度有限,各種機構架床疊屋,總是令社會潛力資源無法善用。但在荷蘭,有一個人徹底改革了居家護理的原有模式,在此之前,沒有人想到社區照顧原來可以如此簡單而有效。 勃洛克(Jos de...

「安全套先生」的夢想

「大白菜和安全套(Cabbages & Condoms)」是一家餐廳的名字,坐落在泰國首都曼谷素坤逸路12巷的深處。它可不是什麼掛羊頭賣狗肉的成人用品店,而是泰國最富特色的連鎖餐廳,同時也是一家社會企業。每天來這裏的顧客絡繹不絕。由於著名的背包客指南《孤獨星球(Lonely...

激光過濾技術 冀救助「水難民」

「莫待井涸方知水珍貴」這句名言出自於英國前軍事理論家約翰.弗雷德里克.查爾斯.富勒(John Frederick Charles...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非洲藥物資訊平台 科技改革採購

電影《我不是藥神》說:「世上只有一種病,是窮病。」在發展中國家,想拿到需要的藥物路上往往困難重重──找不到藥物或付不起藥費都很常見。非洲缺乏醫療工作者,導致人們依賴私人藥局,需求強烈但缺乏監管,令問題叢生。生於西非國家加納的Gregory...

【信報專欄:社創群英】非洲婦煤餅打造無煙廚房

廚房油煙已成為健康隱形殺手,長期吸引,會令食慾大減、損害皮膚,但非洲婦女連一台抽油煙機也沒有,平日又使用木材作為煮食燃料,健康問題也成為一大隱憂。...

用談話治療名為抑鬱的非洲瘟疫

對抗過貧窮、愛滋,前美國外交官尚恩.梅貝瑞(Sean...

盧旺達無人機運輸拯救生命

近兩年,不少中國和美國科技巨頭都宣布採用無人駕駛飛機來運輸貨物,但一直只聞樓梯響,未見具規模的商業運作。殊不知遠在非洲的盧旺達,早於2016年已有一間公司以無人機運送緊急醫療用品,把運送時間從幾小時縮短到數十分鐘,不斷拯救生命。 醫療用品有時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