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Page

巴勒斯坦古稱迦南,即現在的以色列、加沙、約旦河西岸和約旦。歷史上,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世代在此居住。1920年,鄂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解體,在中東的領土成為英、法兩國的委任統治區,英國向猶太人開放了移民巴勒斯坦的大門。

1947年聯合國通過了分割議案,把巴勒斯坦一分為二,各自建立一個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國家,後者在阿拉伯國家反對下,沒有成事,而以色列則在1948年立國,令聚居在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頓時失去祖宗留下來的土地。其後多次的中東戰爭令150萬巴勒斯坦難民流離失所,以、巴的邊界也變得模糊不清。以色列自1967年起,在巴勒斯坦佔領區採取殖民政策,興建屯墾區;又在2003年以安全為由,陸續在模糊的邊界上築起10米高的圍牆,令巴人的生活受到嚴重影響。雙方持續衝突,關係勢成水火。

首創「橄欖油無疆界」

美國「近東基金會」(Near East Foundation,簡稱NEF)在1915年成立,是歷史最悠久的非牟利機構之一。在鄂圖曼帝國崩潰後,數以百萬計的亞美尼亞人、亞述人、希臘人等流離失所,飽受飢荒和殺戮的煎熬。有見及此,當時美國駐土耳其大使聯合一班有識之士成立了近東基金會,在美國籌募捐款,投放在災區,成立診所醫治600多萬名病人,並為十多萬亞美尼亞孤兒設立孤兒院和學堂。此後,NEF開創了很多世界發展組織採用的策略。現今NEF的宗旨是透過培訓,建立由下而上的企業和群體聲音,以經濟發展為中東和非洲的貧困族群締造永續和包容性強的社區。

橄欖和橄欖油不僅是中東國家的經濟命脈,還是他們的生活方式,整個家庭和村落的生活都圍繞着橄欖的生長周期而改變。以色列的西岸和加利利地區到處都是橄欖園。在巴勒斯坦,橄欖業佔當地國民生產總值的10%;約有10萬個家庭從事與橄欖有關的工作。然而,巴勒斯坦出產的油競爭能力低,難以和其他地區的對手比較。在2007年,巴人的橄欖生產過剩,而以國卻面對橄欖油短缺的問題。在正常的經濟體系,供求互補是簡單不過的事情,但在政治糾結下,這是非常複雜棘手的事情。NEF在中東活躍近百年,對當地的情況瞭如指掌,遂決定首創名為「橄欖油無疆界」(Olive Oil Without Borders,簡稱OOWB)的歷史性合作項目。

互惠互利 改善民生

OOWB是跨越疆界的經濟合作措施,由基層做起,目標是增加橄欖油產量,提升質素和加強參與者的競爭力。資金由美國國際開發署(United State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簡稱USAID)資助。第一期計劃由2005起至2008年止,連結34間在西岸的以巴農業社區,讓他們在種植、生產和質量控制方面合作交流。以色列具現代化農業技術和市場網絡;巴勒斯坦則有經驗、實務知識和勞動力。兩者結合對雙方皆有莫大裨益。巴籍農夫得到直接資助,購買現代化農耕機器、改善設施和種植新品種。結果農作物產量增多三倍,橄欖油的質量和純度也得以改善。

OOWB還舉辦研討會和實用工作坊,讓農民學習橄欖油生產過程、加工技術、管理和市場推廣等知識。OOWB把整個行業上中下游的運營者連結起來,包括農夫、榨壓機房主、分銷商和零售商,讓他們透過經濟合作來建立互信互諒,此一嶄新經濟體系產生了更深入的影響。

在以巴兩地深陷的政治衝突中,協同合作是一個異常大膽的另類選擇。伯利恒和耶利哥是巴人地區,也是橄欖園的集中地。然而,猶太人非常害怕進入巴人區,怕被恐怖分子脅持。另外,巴籍農民往往遭受以方襲擊,對着被毀的田園欲哭無淚。為達到和諧發展的效果,OOWB鼓動以國農民邀請巴人回家,參觀他們的工作坊和起居飲食,還互相透過手機問好,令巴人看到以色列的另一面。許多巴人也表示他們是透過此項目,才首次接觸到不是士兵或屯墾的以色列人,雙方均留下親切友好的正面印象,並深覺這是一個重要的授權經驗。在OOWB倡議下,雙方的同理心、信任、溝通和互動有增無減。70%的參與者相信經濟合作有助促進和解。

摒除成見 互補利益

第一期的項目甚為成功,有1428以、巴農戶、12間橄欖搾壓機房主和12名油分銷商參與。第二期項目由2011年直至2018年,共獲USAID資助120萬美元,預計有2千多名以巴農夫受惠。在2003年,由於巴人第二次大起義,以巴雙方設下貿易禁令;NEF乘着兩國政府和談期間,力陳貿易禁令的惡果。在2013年初,禁令終被取消,令OOWB能全速發展,開拓未被發展的生產力和經濟機會。自2013年起,巴籍農民輸出了3600公噸橄欖油到以色列,創造了2000萬美元的新收入。

類似的經濟合作近年紛紛湧現:有些是推動兩地旅遊業的合作;有些則引進以色列投資基金投放在巴人的工廠及電腦業上,這些基層的跨疆界經濟合作頗具成效。在衝突地區解決紛爭,往往要建立「安全社區」,讓區內人認同經濟和社會價值觀念,在體現長期利益的領域中進行交流,打消心理上的不安和懷疑。以巴經濟正好是互補型,雙方的共同願望是為家人營造更好的生活和促進社區的積極轉變。政治可以滋生仇恨,而帶着社會目標的經濟發展卻像和平的橄欖枝般在各項商貿企業中延伸出來。